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精品完整版内容摘要:

当地法律法规 匪警 110 国际项目依据 当地法律法规 紧急救护 120 国际项目依据 当地法律法规 31 市气象局 当地 市水文站 当地 市防汛办 当地 查号台 114 联络员 孙 炎 13804355621 联络员 孙学玉 85797016 联络员 付学海 13844082765 联络员 范成喜 13294334786 32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档案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3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34 为防止公司档案丢失、损毁事故的发生,切实防范和妥善处置档案安全事故,依据国家《档案法》等法令,并结合公司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特制 定本应急预案。 一、 范围和适用性: 当公司档案发生丢失、损毁等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二、成立公司档案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工作部 组 长:孙 炎 通讯联络组:于美玲 救护行动组:马 进 王 丹 谷昊欣 损害控制应急组:韩莉萍 王丹 后勤保障组:孙学玉 刘光明 于明山 三、应急行动: (一)、一旦确定为交通事故应急,公司档案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召集全体应急反应组织,根据知情人员提供的信息,应急领导组组长负责: 事故定级; 确保向外部通报; 确保通报和召集企业人员和援助人员; 持续进行危险评估和重新定级; 指挥现场人员防护行动; 建议企业外公众采取防护行动。 (二)、各司其责: 组长:在遇到公司档案安全事故发生时,接到知情人员的信息报告后,根据制定的应急方案,应立即通知各应急小组赶往现场组织抢救,并根据险情的种类、程度与应急小组的应急能力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 通讯联络组:接到应急组长的通知后,立即与现场保持畅通的联系, 35 并根据险情的种类、程度与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并根据应急组长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的决定与相关部 门联系。 救护行动组:接到应急组长的通知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险,使档案安全事故造成的损毁程度减低至最低程度。 损害控制应急组:接到应急组长的通知后,负责保护好现场, 疏散人员和救护财产,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减少在最低程度,把事故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后勤保障组:接到应急组长的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必须的物 资材料、设备等,以确保抢险现场的需要。 四、当档案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急组长应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针对档案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同时做好对本次应急的调查、记录,并评估本次 应急反应中需改进的问题,并重新进入应急程序。 36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火灾事故 应急预案 37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38 应急预案与响应 为加强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迅速、及时、有效地组织灭火和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原则和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消除一切火灾事故隐患,确保全员健康安全。 二、目的 本应急预案的目 的是说明本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具有的资源和运作的方法,以处理发生火灾事故时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全体人员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三、范围和适用性 当发生以下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 四、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消防法》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 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1《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 (试行 )》 1其他法律、法规 五、应急组织 为确保本单位发生火灾事故时,将伤害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依据国家相关法令,成立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通迅联络小组 组长: 包绍龙 副指挥 范彬彬 刘清 指挥 沈浩轩 救护行动小组 组长: 徐守琦 损害控制应急小组 组长: 赵树康 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 石中民 通迅联络小组 孙 炎 孙学玉 付学海 范成喜 救护行动 小组 于海波 周 奕 赵宏志 董旭恒 损害控制应急 小组 韩 瑛 申晓平 代 光 韩 强 后勤保障 小组 宋 敏 李卫东 王栢杰 夏成龙 40 六、职责: 指挥(副指挥):当火灾事件发生时,应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各应急小组赶往现场组织抢救,并根据险情的种类、程度与应急小组的应急能力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 助。 通讯联络小组: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通知后,立即与危害现场保持畅通的联系,并根据险情的种类、程度与地方政府、医院、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并根据应急救援指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的决定与相关部门联系。 救护行动小组: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通知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受伤者,并通知医疗机构做好救护准备,使人身伤害减低至最低程度。 损害控制小组: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通知后,负责保护好现场,疏散人群和救护财产,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减少在最低程度,把事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后勤保障小组:接到应急救援 指挥的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必须的物资材料、设备等,以确保抢救现场的需要。 七、应急行动 (一)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 群众、员工和应急人员的安全优先; 防止事故扩展优先; 保护环境优先。 (二)一旦确定为现场应急,应急救援指挥召集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负责: 41 事故定级; 确保向外部通报; 确保通报、召集企业人员及援助人员; 持续进行危险评估和重新定级; 5﹑指挥现场人员防护行动; 6﹑建议企业外公众采取防护行动。 (三)通讯联络组长: 通讯联络组长保证与内部 、外部相关机构和援助组织正常通讯联络。 (四)救护行动组长: 救护行动组长负责召集援助成员赶往现场进行救护。 (五)损害控制组组长: 损害控制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赶到现场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扩大,疏散人群和救护财产,保护好现场,把事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六)后勤保障组长: 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通知后,后勤保障组长应召集本组成员立即组织必须的物资材料、设备、工具等,以确保抢救现场的需要。 八、程序回转与恢复操作 事故得到控制,人员、财产得到妥善安置后,应立即按公司颁发的《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管理标 准 》进行处理,并重新进入程序,重新进入程序的目的是在火灾事故减轻后确定危险性质和程度,支援救助人员,实施工程恢复操作的措施。 九、 事故定义 与应急措施 1 事故定义 事故分级 根据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直接损失金额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Ⅳ级(一般)。 42 事故定义 Ⅰ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事故为Ⅰ级火灾事故,即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死亡 10 人(含本数,下同)以上的,或重伤 20 人以上的,或死亡重伤 20 人以上的,或烧毁财产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 以上的。 Ⅱ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事故为Ⅱ级火灾事故,即重大火灾事故:死亡 3 人以上的,或重伤 10 人以上的,或死亡、重伤 10 人以上的,或烧毁财产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以上的。 Ⅲ级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内容的火灾事故为Ⅲ级火灾事故,即一般火灾事故。 2 操作步骤: 发生伤人时组织人员抢救伤者, 并由在场人员拨打 医疗急救电话,抢救时应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急救与看护并就近送往医院。 并及时将详细情况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通知各应急小组赶往事发地点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应急救援指挥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 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人在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通知后,立即与现场持畅通的联系,并根据事故的程度、受伤人数与地方政府、医院、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并根据应急救援指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的决定与相关部门联系。 救护应急小组在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急救药品赶往预警地点,并通知医院做好接受伤者的准备。 损害控制小组在接到应急救援指挥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受伤人数的担架,赶往事发地点。 后勤保障小组在接到 应急救援指挥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备用担架,赶往事发地点。 十、事故后的恢复 43 当事故人员得到救护后,应急救援指挥应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并做好确保不会发生未经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如悬挂安全警示牌、专人安全哨),针对事故人员已经得到控制的实际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并继续安排人员在事故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同时做好时本次应急的调查、记录,并评估本次应急反应中需改进的问题,并重新进入应急程序。 十一、信息传递图 指 挥 政 府 公 安 医 院 通讯组 救护组 损害组 后勤组 医 院 在场人员 医疗 急救机构 44 十二、培训 (一)培训计划 是否进行必要性分析 是 否 制定 学 习目标 确定每个人的职责 确定执行任务 确定与其它培训计划相重复的部分 确定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制订学习目标 选择培训方式 课堂教学 工作会议 现场演示 自 学 演 习 实施培训 培训 自学考试 与政府联合 进行培训 是 否 保存 学 习记录 制定进一步培训的计划 审查培训计划的有效性 45 46 (二)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是检测培训效果、检测设备和保证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程序有效的最佳方法。 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应急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和保证所有反应要素都能全面应对任何应急情况,因此,应该以多种形式开展有规则的应急训练与演习,使应急队员能进入“实战状态”,熟悉各类应急操作和整个应急行动的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等。 训练和演习将尽可能的模拟实际紧急状况,因此它们是实现以下目标的最好方法: ⑴在事故发生前暴露 预案和程序的缺点;⑵辨识出缺乏的资源(包括人力和设备);⑶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⑷增强应急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⑸明确每个人各自岗位和职责;⑹努力增加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社区应急预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⑺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三)训练和演习类型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基础训练主要是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应急人员具备良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 使用等。 专业训练 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专业常识、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训练,救援队伍应具备一定的救援专业技术,有效的发挥救援作用。 战术训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