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瓦斯隧道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还必须进行一次班组(架子队)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分部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开展活动,采用适用于各层次人员的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从安全法制、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事故案例等不同 层面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 安全活动组织者做好活动记录。 在副经理的部署下,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区域内施工的队伍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教育。  监测仪器配备制度 瓦斯隧道专职瓦斯检查员应配备光学瓦斯检测仪,工班长、放炮员、入洞检查的管理人员应配备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大于 1千米的瓦斯隧道都必须按规定安装瓦斯自动监测报警断电系统,实行瓦斯电闭锁。 瓦斯监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 甲烷传感器、 11 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催化元件的设备,每隔 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按 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校一次,每隔 7天必须对甲烷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手持式瓦斯检测仪器:采用光学瓦斯检测仪、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和有害气体检测仪等配合使用。 :甲烷传感器(也叫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布置在隧道上方,垂直悬挂,距离顶板不大于 250mm,距侧壁不小于 200mm。  瓦斯日常检查制度 隧道瓦斯检查的主要地点:隧道所有开挖工作面、局部塌方地点、硐室,使用中的机械电气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瓦斯浓度可能超限或积聚的地点都应纳入检查范围。 具体地点有:隧道总回风、一翼回风、水平回风、塌方区回风;开挖工作面,衬砌台车附近、防水板台车附近;机电预留硐室、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回风中机械电气设备附近;其他有人员作业的地点等。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序号 地点 限值 超限处理措施 1 低瓦斯工区任意处 % 超限处 20m 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 2 局部瓦斯聚集(体积大于) % 超限处附近 20m 停工,断电,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 3 开挖工作面风流中 % 停止电钻钻孔 % 超限处停工,断电,撤人, 查 12 明原因,加强通风等 4 回风巷或工作面回流风中 % 停工、撤人、处理 5 放炮地点附近 20m 风流中 % 严禁装药放炮 6 煤层放炮后工作面风流中 % 继续通风,不得进人 7 风扇及电气开关 10m 范围内 % 停机、通风、处理 8 电动机及开关附近 20m 范围内 % 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9 竣工后洞内任何处 % 查明渗漏点,进行整治  进出洞管理制度 进入瓦斯隧道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接受洞口值班员检查,并遵守有关规定。 严禁携带 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进洞前严禁喝酒。 建立进洞检身制度和出、入洞人员清点制度,并执行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 隧道内遇有险情或当报警信号发出后,必须服从有关人员指挥,有秩序地撤出危险区。 所有进洞与施工有关的管理人员、班组长都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检仪,所有瓦检员都应配备光干涉瓦检仪。 所有进洞人员都必须关闭移动电话等通信设备。 进洞参观人员,应事先进行有关瓦斯安全知识的学习,并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 通风管理制度 通风要求 风速 隧道回风风速按 ,为防止瓦斯积聚,对塌腔、模板台车、加宽段、避车洞等处增加局扇进行解决,对于一般段落采用射流风机卷 13 吸升压以提高风速,从而解决回风流瓦斯的层流问题。 瓦斯含量 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对隧道内不同地段的瓦斯浓度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内容详见《隧道内瓦斯斯浓度限值处理措施》表。 通风的连续性 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规定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 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风机及通风管的配置 根据风量计算要求在洞口布置 2 110KW 的轴流风机。 通风管选用抗静电阻燃风管,直径为 ,模板台车至风室风管每节 100m,二衬至掌子面风管每个节段为 5~ 30m 不等。 为保证风管顺直 ,根据现有模板台车结构 ,在模板台车上设置空位 ,风管从中通过。 成立专人的通风安装、使用、维修、维护的班组,每天进行巡检。 保证管路顺直,无死弯、漏洞,其开机人员每天按班组对风机运行进行记录登记。 通风系统安装后,首先,由指挥部及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通风设施进行验收,确认通风效果是否与设计相符。 其次相关人员每月对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项目部每天测量风速并进行管路维修。 钻眼、喷锚、出碴运输、初期支护、掌子面塌方、塌方处理、瓦斯浓度大于或者等于 %时,风机要高速运转,加强检测确保洞内任一处瓦斯浓度降至 %以下才能施工。 风机的停运,关开、变速由监控中心专人负责调度指挥,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并签认后备查,其他任何人不准擅自停机。 当移动模板台车时,风机采取低档位供风,以保证供风的连续性。 14 通风设施安装完正常运转后,每 10 天进行 1 次全面测风,对掌子面和其他用风地点,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 果做好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 若风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量调节。  有害气体管理制度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 %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最高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 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时,必须制定安全排瓦斯措施,报项目经理批准。 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 计算排放瓦斯量,预计排放所需时间。 明确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制定控制送入独头隧道风量的方法,严禁“一风吹”。 确定排放瓦斯流经的路线,标明通风设施,电气设备的位置。 明确撤人范围,指定警戒人位置。 明确停电范围,停电地点及断、复电的执行人。 明确必须检查瓦斯的地点和复电时的瓦斯浓度。 明确排放瓦斯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的名单及各自担负的责任。 文图齐全、清楚,通风设施、机电设备及甲烷传感器等应该上图的,都要准确,不能遗漏。 编制排放瓦斯措施时,必须根据不同地点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 15 的措施。 禁止使用“备用”措 施,更不准几个地点用一个措施,批准的排放措施,必须由总工程师负责贯彻,责任落实到人。 凡参加审查贯彻实施的人员都必须签字备查。 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其浓度不超过 %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向独头隧道送入有限的风量,逐步排放积聚的瓦斯;同时还必须使独头隧道中排出的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 %。 排放时在回风汇合均匀处应设 2 个以上检查瓦斯浓度点,以便控制排放浓度。 一般检测人员在新风流中用光学瓦斯检定器 配长胶管伸向回风一侧检查。 或用甲烷检测报警仪吊挂在测点监视,有条件时可以将甲烷传感器移到测点监视。 当瓦斯浓度超过 % ,应指令调节风量人员:减少向独头隧道送人风量,确保独头隧道排出的瓦斯在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不超限。 排放时,严禁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 如果发生循环风,立即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消除循环风后再启动局部通风机。 排放时,独头隧道的回风系统内必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还应有矿山救护队在现场值班。 排放后,经检查证实,整个独头隧道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氧气浓度不得低于 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 %,且稳定 30min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时,才可以恢复局部通风机的正常通风。 独头隧道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由电工对独头隧道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证实完好后,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的隧道中的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  四、隧道安全施工管理 16  编制原则 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本方案按照低瓦斯隧道编制,供电和检测系统预留高瓦斯隧道施工条件。 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判定:当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 ,为低瓦斯 工区;大于或等于 ,为高瓦斯工区;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指标:瓦斯压力 P≥ 、瓦斯放散初速度Δ P≥ 煤的坚固系数 f≤ 、煤的破坏类型为Ⅲ类及以上,为瓦斯突出。 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主要以瓦斯浓度来判定,瓦斯隧道工区各部瓦斯浓度在 %以下则可认为属低瓦斯工区。 本隧道采用无轨运输方式。  工程简介 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 LYS11 标段自本标段起点 DK647+300 起,沿嘉陵江东岸行进,至苍溪巢丝厂西侧 500m 处线路跨至嘉陵江西岸,于嘉陵江西岸庙子垭一带设苍溪站。 出站后线路 沿嘉陵江南下,跨白水河后至阆中市江南镇五里店村一带设阆中站。 出阆中站后线路沿 G212 国道西侧继续南行,至金星镇李家坪设南部站,尔后沿河而行跨 G212 国道及西河,经水音至龙桂设站,此后线路沿芦溪河而行,至本标段终点 DK754+000,线路长度。 三分部主要负责出阆中站后沿 G212 国道南行至匹驴寺,起止桩号DK692+200DK714+200 全长 22Km, 本标段施工任务:共 8 座,隧道全长 4637m,设计为Ⅲ~Ⅴ级围岩,其中Ⅲ级围岩 620m,Ⅳ级围岩 1240m,Ⅴ级围岩 5064m。 设计列车行车 速度 200Km/h(预留提速条件)。 隧道海拔高程在 320m~ 480m,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貌属残丘剥蚀地貌山地。 气象为湿热气候。 本标段隧道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地质勘探资料显示,本标段隧道附近地下水不发育, 17 对砼无侵蚀性;预计单日最大涌水量为 600t/d。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及崩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 J39)砂岩、泥灰。 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 ,为低瓦斯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监测及通风工作,防止瓦斯积聚而引起燃烧、爆炸。 根据《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浅层天然气分布特征咨询研究》研究报告,线路位于川东北油气产区,根据咨询报告和对中石化川北采输站阆中市部分油气田的调查,油气资源一般分布在侏罗系下统自流井( JLZ)中,埋深20202800m。 天然气等有害气体可能顺着岩层构造裂隙上逸,并在隧道洞身范围基岩裂隙或缝隙中局部游散富集,形成气囊,并具有随机性和不均匀性,危及隧道施工安全,沿线隧道均为低瓦斯隧道。  瓦斯隧道施工管理 总体施工原则:“ 先探后掘、缩短进尺、快速封闭、加强通风、随时检测”。 在隧道通风采用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方式; 瓦斯检测采用人工检测和自动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方式;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施工, III、 IV 级围岩地段均采用台阶法开挖, V 围岩低瓦斯和非瓦斯段采用大拱脚台阶法开挖,喷射砼支护,人工风钻打眼,煤矿许用炸药、煤矿许用电雷管起爆,光面爆破,挖掘机辅助装载机挖、装碴,自卸汽车运输,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衬砌,砼在洞外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 隧道二次衬砌在开挖、初期支护完成并满足有关要求后尽快封闭,减少瓦斯溢出量。 初期支 护紧跟掌子面,仰拱、二衬与掌子面距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