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定措施。 通道口防护 防护棚长度符合坠落半径的尺寸要求。 项部可采用 5cm 厚 木板或相当于 5cm 厚木板强度的其他材料。 当采用强度较低材料时,应彩用双层防护。 防护棚上严禁堆放材料。 防护棚两侧沿栏杆架用密目网封严。 临边防护 工作面边沿无防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底低于 80cm 时,都要按规定设置临边防护栏杆。 设置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为 ,下杆离地高度为 、最大间距不超过 2m 设栏杆柱,保证上杆任何方向能随 1000N 的外力。 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密目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高度大低于 18cm 高的挡脚板。 临边外临街道时,在设置防 护栏杆的同时,敞口面必须全封闭。 验收结论 参加验收人员 项目负责人: 搭设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施工脚手架验收单 工程名称: 验收日期: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结构层次 建筑面积 搭设类型 搭设验收高度 验收日期 验收项目 验 收 要 求 结 果 施工方案 脚手架搭设必须有施工方案、规定要求的设计计算书,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 架体基础 架体基础应平整 、夯实,立杆设底座,垫木,立杆基础扫地杆。 架体稳定 架体连结点牢固,与建筑结构按规定间距拉结。 杆件间距与剪撑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按规范设置剪刀撑。 脚手板 脚手板材质应符合要求,铺设严密,牢固,不得有探头板。 架体防护 脚手架外侧挂密目式安全网,网间封闭严密,施工作业层及作业层以下每隔 10米铺设平网。 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间大于 15cm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脚手架材质 钢管不得有弯曲、严重锈蚀现象,木杆直径、材质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卸料平台 卸料平台须经设计 计算,搭设符合要求,卸料台支撑系统严禁与脚手架连结。 验收意见 企业安全部门(盖章) 企 业 安 全 部门负责人: 项目经理: 安 全 员: 架子工班长: (公章) 年 月 日 监理意见: 总 监: (公章) 年 月 日 监督核查意见: 监 督 员: (公章) 年 月 日 安全工作日志 日期 / 天气 工作情况 问题处理 注: 工作情况记录 当天项目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事项,包括:检查情况,培训教育情况,安全会议, 交底和验收,上级、政府的检查情况等。 安全会议记录 会议主题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与会人员: 会议内容纪要: 记录人: 制度措施之五 : 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为了保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及时、准确地进行报告、调查、处理和制订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度本制度。 第一条 凡本公司职工在生产区域内发生的与生 产或工作有关的工伤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的适用本制度。 第二条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三条 职工伤亡事故,按事故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 1)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 2)重伤事故:按劳动部 (60)中劳护久字第 56号《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 ( 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 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第四条 职工发生重伤事故后,负伤者或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接到报告 后,应通过电话或其他快速方法将事故简况报告公司安全部;公司安全部视伤害程度及事故性质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 报告事故简况,力求准确。 第五条 项目部、公司对己发生的事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严肃认真及时、准确地调查报告,并对事故调查的全过程负责。 ( 1)轻伤事故:由项目分管经理负责组织调查,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将登记调查表及时报到公司。 ( 2)重伤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调查组,公司安全部派员参加。 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拟 定整改措施。 由项目部填写《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通知书》于事故后 10 日内报公司,公司呈报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 ( 3)死亡事故: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 调查组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拍照或者录像。 收集伤亡事故当事人、现场有关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有关当事人、生产、技术和诊断资料。 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拟定整改方案,提出处理意见。 项目和公司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六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领导和现场人员必须严格保护好现场。 如因抢救负伤人员或为防止事故扩大而必 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时,现场领导和现场人员要共同负责弄清现场情况,做出标记,并画出事故的现场图。 对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者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条 事故现场调查结束后,依照批准程序方可清理现场。 ( 1)轻伤事故现场清理,由项目经理报经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批准。 ( 2)重伤事故现场清理,由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 3)死亡事故现场清理,由公司报请事故调查组批准。 第八条 对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 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第九条 对事故责任者,要根据事故情节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 ( 1)处罚:按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规定执行。 ( 2)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厂察看、开除。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责任者,应给予处罚或处分,对触犯刑律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 1)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 ( 2)扣压、拖延执行“安全隐患通知书”造成事故的。 ( 3)设计不符合国 家技术规范和安全规定,致使设计本身有缺陷或工艺不合理而造成事故的。 ( 4)对新工人或新调换岗位的工人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而造成事故的。 ( 5)组织临时性任务,不制定安全措施,也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而造成事故的。 ( 6)分配有职业禁忌症人员到禁止其作业岗位工作而造成事故的。 ( 7)因设备、设施、工具有缺陷或原材料、辅助材料不合格而造成事故的。 ( 8)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而造成事故的。 ( 9)因不按规定发放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而造成事故的。 第十一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惩处,要同本人见面,要及时宣布,并归入 惩处者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惩处,如受惩者不服,有权向上级领导机关申诉。 第十四条 为了正确地记述、反映各项目部安全状况、掌握事故发展趋势,判断和确定问题范畴及探查事故原因,更好地、有效地做好事故预测、预防工作,各单位应准确、及时的将“事故统计报表”报公司。 “事故统计报表”不能按时报出的,必须申明理由。 第十五条 职工伤亡事故的处理,需按下列规定批准后方可结案。 ( 1)伤事故由项目部提出处理意见,公司安全部批准结案。 ( 2)重伤事故由项目部填报“职工伤亡事故结案处理审批表”经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批准结案。 ( 3)死亡事故由公司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结案处理审批表”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结案。 第十六条 重伤和死亡事故应建立事故档案,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 ( 3)现场调查记录、图片、照片; ( 4)鉴定、勘察记录及试验报告; ( 5)物证、人证材料; ( 6)直面、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 7)伤者的自述材料; ( 8)医疗部门的诊断过程及结果; ( 9)处分决定文件; ( 10)事故调查人员的姓名、职务。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湖北星 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日 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报表 工 伤 事 故 月 报 表 年 月 工程名称:全员: 人,其中,管理人员 人,生产工人 人,配合施工人 人,事故 人次,事故频率 %。 事故记载: 时间 姓名 工种 事故类别 伤害程度 事入简要经过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落实措施责任人 工程负责人: 制表人: 年 月 日 注:工程项目每月向企业上报报表,一式二份,一份留存。 伤 亡 事 故 登 记 表 工程名称: 事故部位: 事故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事故类别: 气象情况: 伤害人姓名 伤害程度(死、重、伤) 性别 年龄 工 种 受过何等教育 歇工总日期 经济损失 备注 直接 间接 事故经过原因: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落实责任人: 项目责任人: 安全负责人: 填 表 人: 年 月 日 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工程名称: 填报单位(盖章) 审核人: 企 业 名 称 通讯地址 企业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企业经理类型 隶属关系 事故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事 故 地 点 事故的全部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 事 故 类 别 事故严重级别 伤 亡 人 员 情 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种 本工种年龄 伤害程度 伤害部位 用工形式 全教育情况 备注 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元) 事故经过: 事故原因分析: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事故责任分析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调查组成员签名: 事故有关的附件: 事故现场及死者照片; 事故现场示意图。 工 伤 事 故 报 表 年 月 单位名称: 全员: 人,其中:管理人员 人,生产工人 人,配合施工人 人。 事故 人次,事故频率 % 事故记载: 时间 姓名 工 种 事故类别 伤害程度 事故简要经过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落实措施责任人 负责人 制表人 年 月 日 制度措施之六: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规定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