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内容摘要:
馆出版 仁爱教育研究所主持编写、大象出版社出版 山西省教委主持编写、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初中地理实验教材两种补充版本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 《 自然地理 》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 自然地理 》 —— 没有按常规开设“历史与社会” 、“科学” 课程 —— 选择开设“历史与社会” 和“物理”、“化学 ” 、 “生物”课程的学校适用 实施建议 ( 课标第四部分 ) 的适用 (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增加 ——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地理专用教室 —— 有条件的地区可创建地理实习基地 【 调查 】 有吗。 实施建议 ( 课标第四部分 ) 的适用 (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强调 —— 结合学校的实际 、 学生的学习需求 —— 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 、 体验 新增 ——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 网络资源的特点:形式多样 、 数量巨 大 、 获取方便 、 内容新颖 、 成本较低 地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地理课程内容的明确、完善、调整 第一部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 五、地理课程内容修订解读 活动建议主题化 原来 —— 每项活动建议对应一条具体标准 —— 标准每一单元包含多项活动建议 改为 —— 标准每一单元对应一项活动建议 五、地理课程内容修订解读 (一) 活动建议的整理、归并、删节 原来: 标 准 活动建议 地球的形状 、 大小与运动周长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模型 用平均半径 、 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 述地球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 、 公转及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 改为: 标 准 活动建议 地球的形状 、 大小与运动周长 开展地理观测 、 动手制作等活动 , 例如 ,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用平均半径 、 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模型 述地球大小 用简单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 、 公转 行为动词宏观化 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模拟演示、 参观体验、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学习交流、 知识竞赛、地理调查 【 调查 】 都做过吗。 (一) 活动建议的整理、归并、删节 增加活动标准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 是标准 ( 必须教学 ) —— 不是活动建议 ( 可选可不选的建议 ) 【 调查 】 做过没有。 五、地理课程内容修订解读 (二)实践的加强 活动更趋准确 、 完善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局部 ) 改为: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 全部 ) 【 调查 】 做过没有。 (二)实践的加强 提高活动的可行性 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 改为: 观察不同季节 ( 或一天内 ) 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 长度 【 调查 】 做过没有。 (二)实践的加强 地图从知识到技能 重视地图本身构成要素 ( 比例尺等 ) 改为: 重视地图应用技能 增加: 判读坡的陡缓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实践的加强 表述科学性的加强 “省级行政区” —— “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 用正规的全称 “地理差异” —— “ 地域差异” —— “ 地理差异”的涵义比较宽泛 —— “ 地域差异”与“地域发展差 异”相匹配 五、地理课程内容修订解读 (三) 要求的提高 思想性的加强 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 “ 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初中很少要求理解 —— 国策必须理解 增加 —— “ 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 “ 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新增 —— 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 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三)要求的提高 新补充 —— “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 征” 【 思考 】 河流地图与什么地图比较。 —— “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的国家” —— 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非常有用 (三)要求的提高 内容的增加 要求 —— “ 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 【 思考 】 水文特征从哪些方面分析。 增加 ——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讨论 新增 —— 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三)要求的提高 人地关系的加强 “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 —— “ 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镇以下)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 (三)要求的提高 乡土地理范围的调整 第二部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材的修编 一、人教版地理教材的重要性 (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本的地理教材 ——简称 “ 国本教材 ” 【 调查 】 什么叫 “ 国本教材 ”。 (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本的地理教材 1. 对国家课程负责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地理教材 “ 一标多本 ” ——都要遵循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这次修编要经过国家中小学课程教材审 定委员会审定 ——有通不过的可能 ——通过以后由国家 “ 埋单 ” 【 案例 】 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020年版) 标准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活动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 建议 自转和公转 【 讨论 】 新旧课程有哪些不同。 【 案例 】 下列教材内容,体现了上述哪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人们以 1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当北京是中午 12点时,美国纽约市白天还是夜晚。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怎样实现 “ 24小时不间断 ” 的设计工作。 (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本的地理教材 2. 对国家高考负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独特使命 ——国家地理高考的内容构成 【 思考 】 有哪些地理高考内容高中地理没有。 地理中考应当突出哪些重点内容。 【 案例 】 课程标准新增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 —— 高考常用 【 思考 】 下列各种教材的表达,哪一种好用。 地形图的判读: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读地面的高低起伏 ……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正文) 等高线地形图: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正文) 学看地形图:地图上有了等高线,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山地,哪里是盆地,就都能从图上看出来。 (冒泡) 一、人教版地理教材的重要性(二)以学生为本的地理 “ 学材 ” 教材 ——学生最依赖的学习材料( “ 学材 ” ) 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 【 调查 】 主要提纲是用 PPT,还是板书。 有没有用较复杂的板图 ——真实地图。 学生有没有在书上做记号。 有没有布置学生预习、复习课本 (二)以学生为本的地理 “ 学材 ” 爱学 会学 学会 情感 能力 知识 价值观 考试不考 地理课程在初中的地位 激发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转化为地理学习动机 【 案例 】 枯燥的地球运动 实验:自转使地球发胖 平淡的大洲大洋 标题:地球。 “水球”。 正文:加加林说地球更像“水球” 地理课程开头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 地理与风土人情,在旅行中学习地理 【 思考 】 上述这些不考的内容,有没有在教学中运用。 一、人教版地理教材的重要性 (三) 以特色为本的地理课本 这次课程修订提出“四基” —— 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基础实践 【 思考 】 哪些内容教材有自主权。 基本原理 案例 知识点 知识体现方式 基本技能的种类 基本技能的要求程度 基本技能的操作方式(活动、图表) 实验 实习(野外考察、社会调查) 阅读材料 乡土教学 (三) 以特色为本的地理课本 【 调查 】 下列教材编排方式各有哪些利 /弊。 地球部分单列 / 地球运动作为气候成因 地图部分单列 / 等高线作为地形的判识 【 思考 】 哪些体例是必学的,哪些是选学的, 哪些必要,那些不必要。 阅读 活动 探索(引出新课) 学习指南(要点提示) 实验 读图 思考 计算 课题 复习题 第二部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材的修编 二、教材修订的实验基础 (一) 教材实验的目的 1. 检验教材的质量 科学性 —— 体现地理学科逻辑展示地理科学创新 教材质量 有效性 —— 遵循地理教学规律,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适应性 —— 适应不同实验区,不同实验学校,不同师生 【 思考 】 (新教材)“地球村” —— 如何体现地理教材科学性逻辑。 【 思考 】 (新教材)世界灯光影像图 —— 如何应用以便体现地理教材的有效性。 【 思考 】 汽车产业链 ——手机产业链 ——如何体现地理教材广泛的适应性。 (一) 教材实验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多 —— 山东全省 70%非专业 初中地理教师流动性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