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重复-五、明本内容摘要:

日毕工,凡历五十二日。 ”  私刻  明代中叶,前后七子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反映在刻书事业上便是私家大量覆刻宋本与仿宋刻本。  世人推重嘉靖本,即由于此。  明朝中叶的诗文流派。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而以李、何为首,活跃于弘治、正德间。 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王为首,活跃于嘉靖、隆庆间。 他们对于诗文的见解大体一致,即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例如金台汪谅、震泽王延喆 (哲 )都影刻了宋黄善夫本 《 史记 》 ;吴县袁褧( jiong)嘉趣堂影刻了宋本 《 大戴礼记 》 和 《 六臣注文选 》 ;锡山安国桂坡馆刻宋绍兴本 《 初学记 》 ;吴县顾春世德堂刻 《 六子全书 》 ;苏州徐时泰东雅堂影宋刻 《 昌黎先生集 》 、郭云鹏济美堂影宋刻 《 河东先生集 》。 (参见《 书林清话 》 卷五 《 明人刻书之精品 》 )  在覆刻宋本中,袁褧刻 《 六臣注文选 》 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 其跋云:“余家藏书百年,此本甚称精善,因命工翻雕。 匡郭字体,未少改易,计十六载而完。 用费浩繁,梓人艰集。 今模榻传播海内,览兹册者,毋徒曰开卷快然也。 ”  正因为刻的与宋本没有多少差别,所以书贾常常利用袁刻 《 文选 》 作伪。 叶德辉指出:“合计内府所藏 《 文选 》 十部,而作伪居八九,此可见袁本雕刻之精。 ”此云“内府”是指清廷。  此外,这个时期钱塘洪楩( pian)清平山堂刻印了不少文学书籍,如 《 六臣注文选 》 、《 唐诗纪事 》 ,特别是 《 清平山堂话本 》 保存了若干篇宋元人短篇小说,对文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万历之后,雕版事业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 这一时期的著名刻书家吴勉学、陈仁锡、胡文焕、毛晋等相继出现。  特别是毛晋的汲古阁在中国刻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毛晋初名凤苞,晚更名晋蝶居虞山东湖,平生专意校书刻书。  仅据 《 汲古阁校刻书目 》 统计,所刻 《 十三经注疏 》 、 《 十七史 》 、 《 津逮秘书 》 、《 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 》 、 《 列朝诗集 》 、《 宋名家词 》 、 《 六十种曲 》 等约十万多板片。 毛氏刻书是建立在丰富藏书的基础上的。  滎阳悔道人 《 汲古阁主人小传 》 云:  晋少为诸生,萧太常伯玉特赏之,晚乃谢去。 以字行,性嗜卷轴。 榜于门曰:“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页酬钱,每页出二佰。 有以旧钞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于是湖州书舶( bo)云集于七星桥毛氏之门矣。  邑中为之谚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 ”前后积至八万四千册,构汲古阁,目耕楼以庋之。 子晋患经史子集率漫漶(huan)无善本,乃刻 《 十三经 》 、 《 十七史 》 、古今百家及二氏书,至今学者宝之。  毛晋刻书不少,但质量却不是甚高,曾受到孙从添、黄丕烈、陈鳣( zhan)、顾广圻、段玉裁的批评。 用时当留心注意这一点。  毛氏所刻各书,版心下镌“汲古阁”或“绿君亭”。 清庞鸿文等撰 《 毛凤苞传 》 中称其“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绝。 ”  坊刻  明代私家刻书在彩色套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套版印刷虽然在十四世纪已经出现,但到十七世纪才得广泛应用。 这和吴兴凌氏、闵氏的努力分不开的。  叶德辉 《 书林清话 》 卷八 《 颜色套印书始于明季盛于清道咸以后 》 指出:“朱墨套印,明启祯间有闵齐伋、闵昭明、凌汝亨、凌濛初、凌瀛初,皆一家父子兄弟刻书最多者也。 ”  凌蒙初著作极为宏富,但他最主要的成就还在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 小说方面的贡献是编写了拟话本小说集二拍( 《 初刻拍案惊奇 》和 《 二刻拍案惊奇 》 ),这是他当时影响最大的拟话本集。 (冯梦龙,三言两拍)  套印本的蓬勃发展,也与明代盛行评点式的文学批评方式有关。  此外,“饾( dou)版”与“拱花”两种方法在此时期也得了成功的运用。  胡正言在崇祯末年用这两种方法编印的 《 十竹斋画谱 》 、 《 十竹斋笺谱 》 ,刊版工致,设色妍丽。  明代坊刻本,出版单位多,分布的地域广,呈现出一派异常繁荣的景象。 家刻本,坊刻本都是私刻本,需要出售,本无本质差别。  明人喜欢为自己出版机构取美名,有称书院的,如紫阳书院、九峰书院;有称精舍的,如建溪精舍、詹氏进德精舍;  有称书堂的,如古杭勤德书堂、书林魏氏仁实书堂;有称书屋的,如南星书屋、前山书屋;有单称堂的,如梁氏安定堂;有单称馆的,如翠岩馆、潘元度玉峰青霞馆;有单称斋的,如顾起经奇字斋;有称山房,如乔世宁小丘山房;有称草堂的,如玉兰草堂;有称书林,如书林刘宽;  此外还有称书铺的,如正阳门内巡警铺对门金台书铺;称书室的,如蒋德盛武林书室;称书斋的,如众芳书斋;称纸铺的,如杭州钱塘门里桥南大街郭氏纸铺;称药室的,如刘氏博济药室;称别墅的,如东里董氏茭门别墅;  有称寓舍的,如龙邱桐源舒伯仁梁溪寓舍;有称铺的,如国子监前赵铺;称亭的,如尹耕療鹤亭;称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