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水平测试历史总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爆发: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占领 南京 ,改为 天京 ,定为国都 建立政权: 军事 三次军事行动( 北伐、西征、东征 ) 全盛时期: 失败: 1856年 天京变乱 1864年 天京陷落 败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主观: 革命纲领 《 天朝田亩制度 》 ( 1853年) 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 是太平天国的 建国 纲领。 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使它没有真正实行。 《 资政新篇 》 1859年洪仁玕,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 资本主义 方案。 新的特点 担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双重任务 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原因 : 《 辛丑条约 》 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 “新政” 失败,陷入 内外交困统治危机 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的广泛 传播 组织: 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团体 兴中会。 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同盟会 成立。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 [核心 ]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 10月 10日 武昌起义,史称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成立 成立: 1912年元旦,南京,改用 公历 ,以 中华民国 纪元 法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内容: 主权在民 ;民族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等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民主 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最大功绩 ),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 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说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 在中国行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 1919 年 5 月 4 日 运动中心: 北京 斗争主力: 学生 高潮: 六月:中心: 上海 主力: 工人 (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爆发: 结 果: 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评 价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各阶层的作用 : 青年学生 ——先锋 ; 工人阶级 ——主力军 影响: 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 开端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诞生: 1921年 中共一大 在 上海 召开 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机构: 中央局,选举 陈独秀 为总书记。 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新 国 共 合 作 和 北 伐 战 争 国 共 合 作 政治基础: 实 现 : 1924年 广州国民党“一大” 新三民主义 北 伐 战 争 1926年 7月 北洋军阀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汪精卫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大革命 失败。 时间: 对象: 失败: 1927年 (五四精神) 国共十年对峙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南 昌 起 义 1927年 8月 1日,周恩来、贺龙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 ,标志着中共创建 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秋 收 起 义: 1927年 9月,毛泽东 开辟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思想: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 红 军 长 征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遵义会议 1935年 1月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时间 : 意义: 内容 P72 长征胜利的意义: 1936年 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 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重庆谈判与 《 双十协定 》 ( 1945年 10月 10日) 政协会议 的召开 解放军的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反攻和决战 决战( 1948年 9月 1949年 1月 ) 1947年 6月,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 反攻 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伟大胜利 渡江战役与 南京国民政府 的覆灭 北平和谈( 1949年 4月) 意义 P8081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长征精神 ) 1946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条件 经济: 阶级: 思想: 资本主义的发展 , 资本主义制度 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 .1825年 三大工人运动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恩的努力 主观: 《 共产党宣言 》 内容 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肯定了 阶级斗争 的重要作用 阐明了 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 指出了 无产阶级 的历史使命 1848年 意义: 巴黎公社 导火线: 1870年, 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投降政策 . 革命开始: 1871年 3月 18日 革命措施 政权建设方面: 打碎 旧的 国家机器,建立 新的 国家机器。 P86 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