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合成实验内容摘要:

合。 生成的聚合物或溶解或不溶 , 前一种情况称为均相聚合 , 后者则称为沉淀聚合。 自由基聚合 、 离子型聚合和缩聚均可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实施。 优点 与本体聚合相比,溶液聚合: ① 体系粘度较低,混合以及传热容易 ② 聚合物容易从体系中取出 ③聚合物的分子量控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或者通过分子量调节剂进行 ④产物不易形成交联结构或产生凝胶化 ⑤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和残存的单体等都可简单除去 溶液聚合组分 溶液聚合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组分:单体、引发剂和溶剂 溶剂的选择标准 1) 对引发剂分解的影响 2) 溶剂的链转移作用 3) 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4) 其它:溶剂的价格、毒性、来源是否方便、是否容易回收等 引发剂分解反应 CO O O CO CO O2引发剂自身诱导反应 +CO O C O 2CO O CO O O CO+CO O CO O+ + C O 2COO O CO+COO COO+引发剂转移反应 CO O + R H CO O H + R溶剂诱导分解反应 + RCO O O CO CO O R + COO 向溶剂的链转移 自由基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反应中心 若发生链转移反应生成的自由基活性降低,则聚合速率也将减小。 若向溶剂转移后生成的自由基活性不变,引发聚合的效果不变,即不影响聚合反应速率。 链转移的结果使聚合物 分子量降低 ,且 改变 了聚合物链的 端基。 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溶剂溶解聚合物的能力控制着活性链的形态 (卷曲或舒展 )及其粘度 , 决定链终止速度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引发剂的选择 均相溶液聚合体系 首先要选择溶于聚合体系的引发剂 其次要根据聚合反应温度选择半衰期合适的引发剂 , 保证自由基形成速率适中。 一般要求引发剂的半衰期最好比聚合时间短一些 , 或者至少处于同一数量级。 引发反应 增长反应 终止反应 ( N H 4 ) 2 S 2 O 8 +N H 42 S O 42+S O 4 C H 2 C H CON H 2C H 2 C HCON H 2O 3 S O+ n C H 2 C H CON H 2 C H 2 C HCON H 2O 3 S O C H 2 C HCON H 2nC H 2 C HCON H 2O 3 S O2C H 2 C HCON H 2O 3 S O C H 2 C HCON H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