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二端口网络内容摘要:

2 = 0 0 A 是输出端开路时电压比; B是输出端短路时转移阻抗; C是输出端开路时转移导纳; D是输出端短路时的电流比。 例 54 图 RC网络,试求其 T矩阵。 解 : 所以 图 例 54图 212 01j 1j1jIRUCA CRUC    211210UU R IBRII  2112 011jIIIC j CU IC  2112101UIIDII  1jj1C R RCT 若已知二端口网络的 和 , 求 和 时 , 则二端口网络的特征方程为 上式称为二端口网络的 H参数方程。 系数 H1 H1H2 H22称为二端口网络的 H参数,其中 H1 H21无量纲;H11具有阻抗性质,量纲为欧姆; H22具有导纳的性质,量纲为西门子。 二端口网络的 H方程和 H参数 2U 1U1 1 1 1 1 2 22 2 1 1 2 2 2U H I H UI H I H U  (514) 1I 2I H参数可以通过二端口网络的出口短路和入口开路来分析计算或测量来确定。 H 11 = U 1 I 1 U 2 = 0 H 12 = U 1 U 2 I 1 = 0 H 21 = I 2 I 1 U 2 = 0 H 22 = I 2 U 2 I 1 = 0 H11是输出端短路时 , 输入端的入端阻抗。 在晶体管电路中称为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H12是输入端开路时 , 输入与输出端的电压之比。 在晶体管电路中称为晶体管的内部电压反馈系数或反向电压传输比; H21是输出端短路时 , 输出端与输入端电流之比。 在晶体管电路中称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或电流增益。 H22输入端开路时 , 输出端的入端导纳。 在晶体管电路中称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在式 (514)中的 H参数具有阻抗 、 导纳量纲 , 还有量纲为 1的电压比值和电流比值 , 因此又称混合参数。 式 (514)可写成矩阵形式 , 即 其中 21212221121121UIHUIHHHHIU参数矩阵称为 H HHHHH 22211211例 55 求图 (a)所示二端口网络的 H参数。 解 :在输入端口加,输出端口短接,如图 (b)所示,则有 图 例 55图 2111111099UUUHIU   212211101144UIIHII   将输入端口断路,根据定义得 另外,也可以利用网孔法列 KVL方程,或用节点法列电流方程,最后整理成 H参数基本方程形式,可以得到同样的解。 11122 014IUHU 12222 05 S48IIHU 194154 48H例 56 图 H参数等效电路,求其 H参数。 解 :根据 H参数的定义,求得 22111 11 02211 0UUUHRIIHI111122 022222001IIUHUIHUR图 晶体管的 H参数等效电路 R1相当于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rbe, β 是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这是晶体管常用的两个重要参数。 同一二端口网络可以用不同参数矩阵来表示其端口的特征。 具体采用哪种矩阵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如在电子技术领域中通常用 H参数矩阵来表示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测试也非常方便;而电力与电信领域中通常用 T参数矩阵来表示输入、输出端口电压、电流等。 各种不同参数矩阵可以进行相互转换,二端口网络的参数矩阵转换见表。 任务二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与等效 如果把一个复杂的二端口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二端口,并按某种方式连接而成,从而使电路得到简化。 同时,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复杂的二端口时,也可以用简单的二端口作为 “ 积木块 ” ,把其按一定方式连接成具有所需特性的二端口。 一般来说,设计简单的部分电路并加以连接要比直接设计一个复杂的整体电路容易些。 因此讨论二端口的连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端口的连接形式有 串联、并联和级联。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二端口网络串联电路如图。 当两个无源二端口网络 和 串联时,根据两者的 Z参数方程,可得 1P 2P1 1 1 1 1 2 21 1 1 1 1 2 2U Z I Z IU Z I Z I        2 2 1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