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估指导委员会议内容摘要:

用 能源使用 土地利用 礦產資源 水資源 國際環境規範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斯德哥爾摩公約 巴塞爾公約 從業人員 就業人口 職工災害 工作條件 社會影響 社區發展 民眾意見與社會接受度 經濟效益 產業帶動效果 鋼鐵業產值 產業發展 附加價值 中下游供應 社會公平 經濟發展 環境永續 以作業規範為基礎,依 個案環評重要影響項目 , WSA永續報告 以及 Hertin等 (2020)之研究,協助整合為 9項 23細項。 評估項目與作業規範之差異 –環境涵容能力中,刪除噪音,游離輻射產源,土壤等 –刪除無直接影響之國際公約。 –將能源使用,水資源體系以及土地資源三項,整併為自然資源之利用 –增列與勞工及經濟發展相關之評估項目,以 WSA所考量的項目以及 STEELUP政策重點為研擬依據。 LCA量化評估 定性評估 產業關聯分析法 28 經濟部工業局 (三 )評估項目之評估細項與指標 評估 項目 評估細項 評估指標 污染物 /能資源涵蓋類冸 環境涵容能力 空氣 光化學煙霧衝擊潛勢( kgeq NOx(air) NOx/VOC / CO 呼吸效應( kgeq ) PM10/ Sox 外部成本 (億元 ) PM10/ SOx/ NOx / VOC 水體污染物 水體污染物排放量(噸) SS, TDS, COD,重金屬 廢棄物 事業廢棄物產生量 有害 :廢 酸洗液,集塵灰。 一般:爐渣,油泥,廢銅 自然 生態 陸域生態、水域生態 生態毒性衝擊 ( kg24D( soil) ) 重金屬、戴奧辛、酸性氣體、 VOC、 PAHs H+濃度 (酸雨 ) SOx、 NOx、 NH HCl、 HF 自然生態景觀及棲地 各設施潛在廠址影響 各類廠址敏感區位 國民 健康 或安全 有毒有害物質傳輸 人體毒性衝擊潛勢 致癌 (kgeq Bezeneair ) 非致癌 (kgeq Tolueneair ) 重金屬、戴奧辛、酸性氣體、 VOC、 PAHs 29 經濟部工業局 (三 )評估項目之評估細項與指標 (續 ) 評估項目 評估細項 評估指標 污染物 /能資源涵蓋類冸 自然資源之利用 * 能源使用 油當量 電力 /煤 /燃料油等 水資源 產業用水量(噸) 水 土地利用 土地面積 各類土地使用量與與鄰近地區原土地使用情形之關係 礦產資源 礦產耗用量 (噸) 鐵礦 國際環境規範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溫室氣體排放量 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氧化亞氮( N2O) 巴塞爾公約 有害廢棄物產生量 集塵灰 斯德哥爾摩公約 持久性有機物排放量 戴奧辛 30 *:自然資源之利用係探討資源使用對台灣資源之影響,故採用使用總量為評估標的 經濟部工業局 (三 )評估項目之評估細項與指標 (續 ) 評估項目 評估細項 評估指標 從業人員 就業人口 鋼鐵業就業人口數,就業人員結構。 職業災害風險 失能傷害次數 工作條件 每年每名員工平均訓練時數 社會影響 社區發展 對既有社區民眾生活型態之影響 民眾意見接受度 各利益相關人對各政策接受度 評估項目 評估細項 評估指標 經濟效益 產業帶動效果 產業關聯效果 鋼鐵業產值 鋼鐵業年產值 產業發展 附加價值 鋼鐵業附加價值 中下游供應穩定 粗鋼自給率 31 經濟部工業局 (一 )量化方法: 生命週期評估 (LCA)  應用生 命週期評估方法,量化各政策選項環境面衝擊大小。  評估結果,以各政策選項間相對比較為主。 將以排放總當量為主,搭配排放強度進行說明。  針對國內已定有環境品質總量管制之項目,如環境涵容能力中之 空氣負荷一項,再就總量管制上限討論之。 四、環境影響評定方法 (1)盤查分析假設  新增一貫作業煉鋼廠,以國際鋼鐵廠案例之最佳排放係數推估之。  新增與既有電弧爐,以東和擴廠推估之。  一次加工部份,包括鋼鐵軋延業,鋼鐵鑄造業,鋼線鋼纜業等,則以 2020年時,單位產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推估之。  塵灰處理程序,則依台灣鋼聯環評資料推估之。  外購電力排放係數,依 2020年電力排放係數 (能源局 )推估之。 32 經濟部工業局 (3)環境影響之評定概念式 , , , , , , , , ,(m j y s t j y s t m s t r r m s t w w mLCE Q E F R F E F W F E F     , , , , ,i j y m j y m iI S L CE CFIS: 衝擊分數。 LCE: 生命週期污染物排放與能資源耗用量。 CF: 特徵因子。 Q : 粗鋼總產量。 EF: 排放係數。 RF : 能資源耗用係數。 WF : 廢棄物產量係數 i : 評估項目類冸。 j : 政策選項。 y :目標年。 m : 污染物與能資源項目。 st : 煉鋼製程種類。 r : 能資源類冸。 w : 廢棄物類冸 (2)衝擊評估方法 依據作業規範的要求,盤查分析所得的污染物總量,已可作為矩陣表的評估依據。 然為更貼近危害因果鏈 (CauseEffect Chain)的終點,並整合各污染物的衝擊大小,以分析各方案間的衝擊,因此需進一步進行生命週期衝擊評估。 33 經濟部工業局 Baseline情境設定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產量預測缺口 以自產供應為主 產量依方案一估算 缺口自產 依東和汰舊換新速度,推估新舊廠比例 缺口部份自產 依東和汰舊換新速度,推估新舊廠比例 依東和汰舊換新速度,推估新舊廠比例 既有開發案  中龍  東和  羅東 中龍  東和  羅東 中龍  東和  羅東 中龍  東和  羅東 技術情境設定 一貫作業煉鋼廠依現行績效。 電弧爐不鼓勵汰舊換新 台灣 BAT  汰舊換新 台灣 BAT  汰舊換新 台灣 BAT  汰舊換新 一貫作業煉鋼評估模組 依中龍與中鋼既有排放係數估算  各廠設備改善,均達國際鋼鐵廠最佳水準 各廠設備改善,均達國際鋼鐵廠最佳水準 各廠設備改善,均達國際鋼鐵廠最佳水準 電弧爐情境評估模組 除東和更新外,其餘產量以舊廠供應  新增產量均採 東和 BAT 新增產量均採東和BAT 產值與產業帶動效果 產值與投產階段帶動效果不變 附加價值下降 (4) 情境設定 34 註:產量預測缺口與技術情境設定之詳細資料, 請參閱附件四。 評估模組之排放係數詳細資料,請參閱附件五。 經濟部工業局 分冸以基線情境年與基準年 (2020)衝擊分數為基準 ,計算各政策選項之常規化衝擊分數 依常規化分數 , 進行矩陣表評定。 ,,i j yi j yi b a s e lin eISN I SISNIS 矩陣表評分 顯著負面影響 ~ 負面影響 ~ O 對環境無影響者 ~ + 正面影響 ++ 顯著正面影響 (二 )矩陣表方法 35 ,,i b a s e lin ei j yi j yISN I SIS負向衝擊:環境永續面評估項目與勞工災害 正向衝擊:經濟與社會面評估項目 經濟部工業局 36 層面 政策評估項目 BAU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環境永續 環境之涵容能力 空氣負荷 水體負荷 廢棄物處理 自然生態系統 陸域生態 水域生態 自然生態棲地 國民健康 有害有毒物質 自然資源之利用 能源 礦產資源 水資源 土地利用 國際環境規範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斯德哥爾摩公約 巴塞爾公約 社會公平 從業人員 就業人口 工作條件 1 勞工災害 社會影響 民眾意見與社會接受度 1 社區發展 經濟發展 經濟效益 產業帶動效果 鋼鐵業產值 產業發展 附加價值 中下游供應穩定 •以 2020年為基準,計算基線情境與各方案 2025年之常規化衝擊分數。 • 依照前述矩陣表等級評選,進行矩陣表劃定。 經濟部工業局 層面 政策評估項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環境永續 環境之涵容能力 空氣負荷 -- -- -- 水體負荷 -- -- - 廢棄物處理 -- -- - 自然生態系統 陸域生態 -- -- - 水域生態 -- -- - 自然生態棲地 - - - 國民健康 有害有毒物質 -- -- - 自然資源之利用 能源 -- -- -- 礦產資源 -- -- -- 水資源 -- -- -- 土地利用 - - - 國際環境規範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 -- - 斯德哥爾摩公約 - - + 巴塞爾公約 -- - + 社會公平 從業人員 就業人口 + + + 工作條件 ++ ++ + 勞工災害 -- - - 社會影響 民眾意見與社會接受度 + ++ + 社區發展 + + + 經濟發展 經濟效益 產業帶動效果 ++ ++ ++ 鋼鐵業產值 ++ ++ ++ 產業發展 附加價值 ++ ++ ++ 中下游供應穩定 ++ ○ - 方案一: 環境面 十一項屬顯著負面影響,三項屬負面影響。 社會面 勞工災害上,則有顯著負面影響。 其餘均達 正面影響。 (三 )各方案矩陣表評定結果 (以 2020年為基準 ) 方案二: 環境面 均為負面與顯著負面影響。 與方案一之差異為巴塞爾公約僅為負面影響。 社會面 於工作條件、社會接受度上,有顯著正面影響 , 就業人口與 社區發展上,則有正面影響 ,勞工災害上,則有負面影響。 方案三: 環境面 :因既有獲准開發案之投產,四項呈顯著負面。 藉由汰舊換新以及最佳可行技術之引入,可於 斯德歌爾摩公約、巴賽爾公約上產生正面影響。 37 經濟部工業局 層面 政策評估項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環境永續 環境之涵容能力 空氣負荷 + + + 水體負荷 + + ++ 廢棄物處理 + ○ + 自然生態系統 陸域生態 + + ++ 水域生態 + + ++ 自然生態棲地 ○ ○ ○ 國民健康 有害有毒物質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