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摘要:

人物,所以需从培养精英转移到培养平民大众。 重过程而非结果,重生成而非预成。 强调可持续的、和谐的教育目的观。 关于学生 学生是创造性的存在 ; 学生是独特性的存在; 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 ; 强调对话型的师生关系。 关于知识 知识应是多元的、具有不确定性 ; 知识应是开放的、具有生成性; 知识应是整合的且有机性。 史论 —— 视野 —— 求是 历史的特殊属性 —— 历史的话语;作为社会科学中的历史 —— 实证性;作为人文科学中的历史 —— 解释性;历史不是纯粹的故事,更不是文学。 史事 —— 知识 —— 求实 历史知识的性质;什么是历史的假问题;什么是历史的伪问题;历史的价值性和有用性;有用的历史知识是什么 —— 提供思考、提供认识。 史料 —— 方法 —— 求真 史料的价值;以真为据、依据而实、据实而言;史料的解读: 意义化 (不仅要去伪存真,还要有学的价值; 理性化 (不仅要投入情感,还必须加入理智; 内化 (不仅要生动有趣,还需要渗透反思)。 2020年北京海淀讲座底稿。 案例 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于丹的讲座录像:孔夫子的 《 论语 》 我们大家必须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 这个世界上的真正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 论语 》 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 论语 》 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其实说白了,我认为, 《 论语 》 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它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文为起点,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熟悉现代生活秩序,找到个人坐标的这样一本语录。 ( 00: 00: 58秒) 师:好,刚才这个录象短片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女士,大家非常熟悉,谁啊。 师: 2020年的 10月,北师大的教授于丹在中央十套 《 百家讲坛 》开讲 《 论语心得 》 ,由此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儒学热。 孔子被尊为世界十大思想之一。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生活在 2500年前的孔子到现在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孔子创造的儒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中国古代文化如何从百家争鸣演变到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呢。 好,今天就让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走进久远的春秋战国。 从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边寻找启迪。 ( 00: 01: 36) 首先,大家看一看课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读书与历史修养 了解自己的学生 扩大社会生活经验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一种行之有效的评判工具 —— 教学实录分析 一种行之有效的评判工具 —— 教学实录分析 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的目的 课堂教学分析的内容 课堂教学分析的手段 2020年在北京西城讲座底稿 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的目的 矫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之 明朗化 ,促进学科的有效教学; 将宏观的、笼统的或模糊的教学分析,转变为微观的、系统的、可视的 精细化 教学分析,促进有意义的学科教学; 将量的分析和质的分析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问题明朗化,指导明晰化。 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的内容 课堂教学全过程。 可以分段、分层处理,但须整体观察、整体分析,重点不是提高教学技术,而是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诊断问题,揭示出现偏差的原因。 主要内容:语言和文本的运用;课堂的常规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