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货币政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正向激励与激励相容,应当成为央行的货币监管和银监会的机构监管的重要探索方向,差别准备金率是当前金融监管举措中为数不多的尝试这一理念的监管举措。 ★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办法确立了资本金约束的方向,但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机制,而差额准备金率则无疑有助于加速这一理念的落实。 • 一、中央银行同样具有货币监管职能,差别准备金率是一个积极尝试 中央银行依然具有为履行货币政策而进行的货币监管职能。 差别准备金率就可以视为货币监管的一个积极探索。 在实际监管中,货币监管强调的是为保证货币政策实施而由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进行的监管,而机构监管强调的是监管机构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而进行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日常营运等的监管。 这两个监管职能实际上都是起源于早期中央银行的 “ 最后贷款人 ” 职能。 • 二、差额准备金率体现了现代金融监管发展的正向激励和激励相容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缺乏正向激励、缺乏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和机制,而且往往还可能出现抽肥补瘦、鞭打快牛的现象。 政府在给金融机构注资、补贴、收购兼并的过程中,以及监管机构在进行日常业务的审批、新增机构、开辟新业务等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没有为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提供较之经营状况低下的金融机构以更好的、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鼓励好的金融机构更快地扩张,往往还在客观上促进了差的金融机构的扩张。 • 三、差别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从货币监管角度支持机构监管落实资本金约束机制的探索 20xx年 2月 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 ,对如何发挥资本金的约束机制首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差别准备金率作为一个货币监管措施,则从货币监管的角度对这一政策导向给予了积极的配合,这可以说是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分离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在共同引导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方面的一个合作的探索。 •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最终必然是向资本金约束下的全面资产负债管理过渡,这是国际金融监管理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办法从理念上确立了资本金约束的方向,但是这一理念的落实还需要一系列具体的外部和内部的配套机制,而差额准备金率则无疑有助于加速这一理念的落实 • 四、差别准备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但是也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此次准备推行的差额准备金率,占据主导市场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社以及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上市银行等可能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或者基本上没有影响,而目前看来可能受到影响最大的基本上是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 • 五、从货币供应量角度看,差别准备金率主要是引导市场预期 根据此次公布的差额准备金方案测算,排除没有股份化改造的国有银行以及城乡信用社,整个银行市场的主要份额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再扣除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等指标达到人民银行要求的中小商业银行,那么,直接冻结的资金量可能不到 100亿元。 较之目前在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央行票据对冲政策 20xx年以来净回笼 2600多亿元的规模,此次差额准备金率政策主要还是调节预期的功能。 • 六、差别准备金率对于上市银行的影响不确定人民银行推出差额准备金政策方案之后,资本市场十分关注其对上市银行的影响 考虑到上市银行相对较好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等,上市银行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 即使考虑到上市银行在差别准备金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补充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也未必会对银行的估值和市场表现形成负面的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上市银行在外部监管要求或者内部驱动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股价的影响并不确定,究竟这一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本金,取决于商业银行识别、衡量和控制风险并相应地高效率配置资本金的能力,取决于商业银行如何平衡监管者的稳健要求、股东的回报要求和自身业务扩张要求等之间的平衡能力。 return 利率 • 10月 29日,报经国务院同意,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由现行的 %提高到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由现行的 %提高到 %。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return • 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 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 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 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 利率上调的最佳时机 • 利率上调的最佳时机 ,利率上调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态势。 态势强劲,投资旺盛,上调利率;反之,下调利率,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二是物价指数上涨态势。 如果 CPI连续三个月超过 5%,银行就会加息。 三是全球加息态势,尤其是美国加息动作。 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带动其他国家央行加息的步伐。 利率上调过早,有可能在其它货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时加速经济下滑,也可能导致国际热钱的涌入套利;利率上调过晚,有可能使经济过热现象难以遏制,物价指数继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也可能导致国内资金流出和国际投资降低。 利率调整幅度 • 利率调整幅度不宜过大,成熟的利率政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进行微调,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小幅多次调整 利率,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宣示作用,通过改变心理预期,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最终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在操作上要把握好 “ 供给适度、增幅稳定,及 时预调、小步有序,灵活微调、少用猛药 ”的原则,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基准利率调整通常一次为 ~。 那么,此次上调利率是否合理呢 1 影响加息因素首先是 CPI, 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的主要因素仍是粮价、住房、医疗、教育等增长较快的项目,虽然衣着、耐用消费品、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价格仍在下跌,但与 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相比, 20xx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07%。 在社会保障不足、子女教育费用高的情况下,由于对工资收入增长不乐 观,普通工薪阶层将增加储蓄比例,减少或不增加非吃住类的消费。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 9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比去年同月上涨 %, 1~ 9月数据见附图。 连续 4个月 CPI保持在 5%以上了,与同期银行利率相比已经连续 9个月负利率,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则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相当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2 国内投资势头不减。 国际大宗原材料、原油价格都在上涨,对国内下游产品的价格会产生拉动影响。 而房地产投资热本质上是资金价格水准的问题 —— 钱太 便宜了。 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急速下降的过程,即由年初 53%涨幅,仅 3个月就下降到%,到 11月末,跌到 %。 投资 增速虽然已经下来,但并不能说问题已经解决。 其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经营机制、运行机理等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工业品价格与这些领 域的过度投资密切相关,而货币增长会构成这些领域过度投资的辅因。 在 20xx年一季度,增幅最大的是基本建设投资,客观上为房地产投资和钢铁、水泥等行业 的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间接推动了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 3 由于美国 20xx年 6月 30日开始加息到 8月 10日,美联储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加息,共将基本利率提高了 (至20xx年 3月 25共 7次加息),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外汇压力等无形中对加息构成了影响。 此次升息结束了自 1993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