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评估合作内容摘要:

结果运用 价值关系 主体 1 客体 1 (客体 2 ) 评价关系 评价 关系 主体客体教育评价构成要素:  评价客体 ——  评价主体 ——  评价标准 —— 教育、学校、专业、课程 …… 校长、教师、学生 …… 教学活动 …… 政府、学校、社会、中介 …… 内适、外适;定性、定量; 明确、模糊;共性、个性;个体、群体; 规定、自主 教育评估的基本模式  教育评估 ( Evaluation) 泰勒的”目标 ——行为“模式  教育认证 ( Accreditation) 是指教育系统外部的有关组织或机构,根据一定专业团体或行业的标准,对某所学校(包括其他教育机构)或某个专业进行资质或资格审查,以确定其优劣真伪的活动,使其得到同行的承认和社会的认可。  教育审核 ( Audit) 是指对特定的学校或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管理程序、教学过程和教育成果等所作的系统性、独立性的检查,以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相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被有效落实且能达到预期目标。 可分为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两种。 实例 1: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成效评估 评估( Evaluation )模式 ——多元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基准 一、学科建设规划 自我参照 各学科 《 建设规划书 》 中既定目标和任务。 二、学科建设管理 行政参照 市教委“三个文件”中有关要求。 三、学科水平和潜力 同行参照 专家所把握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实例 2 :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办学 认证( Accreditation)模式 ——共建标准 评估与认证的比较: 评价类型 主体 地位 标准 功能 结果 信息 教育评估 政府 要我评 统一 鉴定 评优 当事人 教育认证 第三方 我要评 基准 +个性 改进 公证 社会公开 制定 规划 规划预审 正式评审 学校 实施 中期审核 绩效评估 公示 公布 学校 申报 修订 规划 暂缓 通过 主要特征: •以学校发展自我定位为基准 •对 “ 发展规划 ” 及组织实施进行审核 •将 “ 过程性评估 ” 与 “ 终结性评估 ” 结合 实例 3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 审核( Audit)模式 ——体系检查 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问题归因 有不同的声音: ① “ 一个方案 ” —— 削足适履 ② “ 自上而下 ” —— 行政色彩 ③ “ 对照标准 ” —— 统一要求 ④ “ 分等定级 ” —— 政绩挂钩 ⑤ “ 工作成效 ” —— 王婆卖瓜 对促进各级各类高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发挥了较大作用。 “目标 ——行为”模式(泰勒) 评价 主体 评价 目的 评价 功能 评价 模式 评价 方法 结果 利用 政府 同行 中介 社会 以评促建 分等定级 完善方案 决策咨询 改进行为 鉴定 改进 激励 管理 行为 目标 CIPP 认证 审核 共同 构建 多种多样 因地制宜 晋级 表彰 反馈 公证 评估模式的选择 —— 权变策略 我国本科教育评估创新的思考 ( 1)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的经验 通过评估手段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倍受世界各国的青睐,国际高校评估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主要表现在: ① 院校评估与专业评估并重。 鉴于高校有不同类型与特点,专业评估具有更强的可比性。 ② 评估模式多样化。 如:美国等多用认证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多用审核模式;法国、日本等采用评估模式。 ③ 确保最低质量标准。 大多数国家对院校评估不进行等级划分,而是要求达到最低质量标准,并通过周期性和随机性的评估促进院校工作的持续改进。 这两年大家都反映评估不能按一个模式,如果按一个模式一个指标体系去评估所有的学校,那就是用评估这个办法把我们整个国家的高等学校或大学变成了一个样的,变成一个模式了。 这个正是我们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一个弊端 ——办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所以,我们不能再以评估的方式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国的学校变成一样的。 ( 周远清 ) ( 2)我国高校本科教育评估创新的思考 • 评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如何建立一个有序的评估体系。 • 评估的内容和体系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