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内容摘要:
落后、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写什么”与“怎么写”放在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层面加以反思。 问题之一,写作教学内容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除了少数教育实验以外)。 写作教学内容依附于阅读教学,或作为读写结合的材料,或作为读写知识的一部分,在语文教材中仅占很小的一个角落。 相对阅读教学而言,写作教学内容严重缺失,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个重大缺陷。 二十本教科书的写作内容集中起来,用 5号字打在 A4纸上,估算一下也仅几十页。 光凭这区区几十页纸的内容,能让基层的语文教师有序、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吗。 即使老师一丝不苟地把这些内容都教了,能使我们的学生达到高中语文课标所要求的“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尝试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和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之二,写作指导缺位,尤其缺乏对“怎么写”的指导 基本过程:在写之前,教师或指导学生审题,或提写作要求,或使学生进入写作的情景,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之后,教师讲评作文,展示好作文,批评差作文,想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至于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即指导“怎么写”这一环节却大多看不到。 也就是说,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不到位的弊病。 笔者曾在一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要求学员提供你最得意的一次作文课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 结果交上来的教学设计和实录表明,老师一致反映最得意的作文课是想象作文(实际上,他们认为想象作文中好作文最多,学生分数最高)。 但同时我发现,这些教学设计和实录几乎都看不到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的,教师既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教学语言,也无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教学行为。 一些作文试题值得商榷 [ 例 ] “ 科技以人为本 ”“ 管理以人为本 ”“ 教育以人为本 ” …… “以人为本 ” 不仅在人们言谈中使用频率极高 ,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受关注。 请以 “ 以人为本 ” 为话题 , 写一篇文章 ,写出自己的关注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篇幅在 500至 800字之间。 [ 评 ] 提供的话题偏大 、 偏空 , 与初中生的实际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有距离 , 在限定的时间内考生不易落笔。 而且要求的字数也与 《 课程标准 》的要求不符。 下面试题范围涉及面比较宽泛,指向不太明确,提示文字华而不实,使人不得要领。 [ 例 ] 题目:感受 —— 提示:年年岁岁 , 分分秒秒 , 生命的履痕便由每时每刻心灵的感受汇成。 我们感受自然 、 感受生活 、 体味文化风情 , 领略科学奥秘。 美好的事物通过心灵的折射会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 真正智慧的人生 , 需要你我将烦恼与困苦通过心灵发酵成淡淡的云烟 , 而留存美好的一切在眼底 , 在心间。 细陈心中感受 , 畅想你生命的华章。 全国某著名高校 2020年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 ,要求偏旁部首相同。 (10分 ) ,每个字都是 zh,ch,sh,r。 (10分 ) 50字以内,至少 3个“之”,且用法不同。 (10分 ) ,再将每一句诗增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七言绝句。 (30 分 ) :模仿贪官污吏写 600700字检讨,要体现出其中的华而不实、雕琢堆砌、避重就轻和企图敷衍了事。 (40分 ) 我们的写作教学 一方面缺乏固定的、必学的知识内容,没有人人必须达到的、统一的写作技能指标, 而另一方面又要学生写作“个性化” 的有“创意” 的散文,乃至进入各种“创作”, 这就使得作文课堂教学难以操作。 原本自然天成的“真情实感”的抒发与刻意追求“个性”、“创意”的“训练”之间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学生为了“个性”、“创意”不得不去制造“真情实感”。 那么今天我们需要“写什么”和“怎么写”呢。 第一,谈谈“写什么” 首先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 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从属”关系;写作课程内容从属于写作课程目标,因而是写作课程目标的直接构成部分。 这种情况在国外较普遍,例如德国初中生的写作内容就包括故事梗概、书籍广告说明词、 写信、报道、简单议论文、报道、日记 、小型报告、图表描述和阐释、改编课文、描写、区别描述和抒情等多种内容,它们本身也是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内容与能力目标,是“达成”关系;写作课程内容要能够指向并有效地达成写作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与活动目标,是“相符”关系;作为课程内容的写作活动要取得与写作课程目标相符合的活动经历。 其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 写作课程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可供学生模仿的作品;二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方面的写作知识;三是具有课程意义的写作实践活动。 例(戏说蒋干) 再次,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 所谓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并不是指学生随便写写,而是指这些写作实践对培养写作能力是有意义的。 因为这些写作实践潜藏着特定的写作课程与教学内容(写作知识),通过写作实践能够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比如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讲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但学生到高中仍不能写好如感想类、启示类的议论文,这说明只教空洞的写作知识并不有效 结合潜藏特定知识的作品来讲,就有效得多。 如一位老师教启示类议论文的写作,精心挑选了 《 人民日报 》 上的一篇千字文 《 开罐头瓶的启悟 》。 作为启示类的议论文,它结构非常典型,内容虽浅显,但思想精辟,且与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文章开头写的是一件事情,谈的是关于小姑娘开罐头瓶的事。 第 2段写的是一类事情,谈的是与“开罐头瓶”同样性质的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一类事,即自行车、缝纫机、照相机,“解放牌”汽车等,“几十年一个样,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进”。 要写好从 “一件事情”到“一类事”,关键在于能够展开恰当的联想。 第 3段由具体到抽象 , 说理时针对我们民族的惰性而展开论述 , 它釆用了作为理论论据的科学原理 , 即 “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 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民族 , 才是充满希望的。 ” 最后归纳了小姑娘开头提问的意义所在 , 即启示的内涵。 从文章结构看 , 它呼应了开头 , 展示了首尾呼应是启示型议论文的一个典型特征。 老师利用这样的文章教启示类议论文的写作 , 教与学就非常扎实 , 学生写出的这类议论文不仅思想活跃 ,而且结构中规中矩 , 有的文章甚至达到了 “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的境界。 第二,谈谈“怎么写” 我们平日说的话、写的文章,包含话语形式(怎么说)和话语内容(说什么)两个方面。 所以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 因此“说什么”生成于 “ 怎么说 ”之中。 因此,写作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切实加强对学生“怎么写”的指导上。 需要指出的是,时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时代精神”的口号下,重“人文思想”的灌输,轻语文基本功的培养,已使部分教师实际上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这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即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 只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教育、人文熏陶等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马克思曾经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就不是它的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的表现。 ” (转引自朱光潜 《 谈美书简 》 5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 ) 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音乐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没有美的音乐是不可能引起听众的音乐美感的;另一方面,音乐美也要靠“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否则最美的音乐也是对牛弹琴,一个缺。谈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谢寿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420北京
驱动学术出版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 学术推广 知识普及 模拟化 智能化 跨国别生产 跨学科生产 驱动学术生产的智能化、跨界化 案例 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文社科研究 陈云松: 《 大数据中的百年社会学 》 利用 大数据词频统计技术 ,通过对社会学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初步 展示百年社会学发展历程的现象和规律。 学科轨迹研究 之 前 大数据时代 常用方法: 案例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华新科2492vs国巨2327被动原件班级:会资
2020/09 2020/12 長期償債 妥適性分析 從長期資產適合率來看,華新科公司與國巨公司與同業都大於100%,顯示長期資金來源均足以支應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資金配置較為穩健。 同業遠高於華新科公司與國巨公司,長期資產適合率優於華新科公司與國巨公司,顯示其妥適性表現較佳。 長期資金適合率 華新科 國巨 同業 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 2020/03
谈谈教学实践中的"育人为本"
作业思考 班级管理 1. 待优生的教育艺术 2. 小陈同学的案例 3. 案例:正面教育方法 4. 案例:怎样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5. 案例:小学班级计划 6. 案例:小学班级管理的两种方法 7. 案例:小陈同学的案例 8. 案例:班主任谈话的艺术 9. 案例:班事调解委员会执行程序 :干净的天台 :刷黑板 :小峰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答 cfn老师 专题讲义 案例研讨 讲课提纲 视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