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古诗文知识竞猜内容摘要:
)者强。 ” :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A、威武 B、武威 C、武力 5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一句出自 ( )。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 出塞 》 《 江南春绝句 》 5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 (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56.《 诗 卫风 氓 》 “总角之宴 ” 中 “ 总角 ”。 是( )之意。 5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中的 “ 垂髫 ” 指( )。 “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 正确的是( ) ,其西南方就是他的家 . ,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 ,四周墙壁一百方丈,西南方开着门户 .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出自明初( )的 《 卖柑者言 》。 A、刘基 B、刘安 C、刘禹锡 “ 黔驴技穷 ” 出自 ( )的 《 黔之驴 》。 A、柳宗元 B、韩愈 C、苏轼 61.“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翻译正确的是( ) ,但贵国 (晋 )三心二意,那怎么助长诸侯呢 ? ,但贵国 (晋 )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 , …… 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 …… 即使做三四代皇帝,甚至五六代,也不能比现在的皇帝隆盛 . , …… 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现在秦始皇的隆盛 . 《 史记 》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其中 “ 际 ” 字的意思是( ) 64.“驴不胜怒,蹄之。 ” 翻译正确的是( ),用蹄子踢他 . ,很恼怒,就用蹄子踢它 . 65.“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 翻译正确的是( )。 ,就壮美他的形貌,并释放而不斩他 . ,其貌壮美,释放而不斩他 . 6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出自 ( )的 《 无题 》。 :“工欲 ( )其事 ,必先利其器 ”。 A、善 B、擅 C、行 :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 ” A、重 B、厚 C、轻 6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 )一色 ”出自王勃的 《 滕王阁序 》。 A、长天 B、长空 C、蓝天 7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杜甫的 ( )。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B.《 登高 》 C.《 蜀相 》 7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 ( )的词句。 《 乙亥杂诗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句中 ,“红 ” 是指( )。 : “ 知者乐水,仁者乐 ( )”。 A、山 B、土 C、静 7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 )。 ” A、胸 B、掌 C、手 : “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 ( )。 A.《 礼记 》 B.《 论语 》 C.《 捕蛇者说 》 7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不之间也 ”一句出自 ( )的散文。 A、欧阳修 B、范仲淹 C、柳宗元 77.“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语文高考备考古诗文知识竞猜
相关推荐
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 ; ; ; ,筑生命之塔 •学生可能拟定的题目(讨论): 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即 “ 概括中心法 ” 三步走: 概括中心:人物 ﹢ 事件 ﹢ 结果 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示例 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
打电话 ” , 故要用过去进行时态 , 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内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 答案判定 : 句意 : 她正在跟别人打电话 , 因此我朝她点了点头就走开了。 所以用 was phoning。 3. 将来进行时 表示将来某个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 或按预测将来会发生的事情。 常用的时间状语有 : soon, tomorrow, this evening, on Sunday, by this
共计 3169个汉字。 这个数据说明,常用字的实际字量,应当在 3200左右。 《 规范汉字表 》 一级字确定的基本方法 将三个基础语料库在极值点范围内的字合并,去除重合字,得到合集,共计 3169个汉字。 因语料库的语料都有一定局限,为满足教育基本用字的实际需要,并保持大家已经习惯了的3500常用字的常数,通过与老 3500常用字、台湾中研院简体平衡语料库的前 3500高频字
也没敢回来过,但这只蛐蛐却舍不得故土,坚定地留了下来。 春天的时候,它的叫声还是含着黍离之悲的,常常唱着唱着就哭了,这让作为侵略者之一的我感到非常内疚,大气不敢出一口。 后来大约是见我很会体贴虫儿,或是重新找到了恋人,歌声渐渐地又舒畅起来。 在有月亮的晚上,唱得尤为欢快,往往引得青春年少的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我不知道是从何时听懂它的言语的,最初只能听得出它喊我的名字,仔细听时,意思却模糊了
标、教学的预期效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如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逊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等等。 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 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 , “ 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