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内容摘要:
标、教学的预期效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如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逊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等等。 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 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 , “ 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 ” 总结: • 狭义 ——学科教育所说的课程 , 通常是指教学科目及其进程。 •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活动的总体。 包括教育目标 、 教育内容 、 教育活动进程和教育评价等。 (二)三种课程理论: • 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 • 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中心的课程理论。 它重视人类文化的传递,强调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及分科进行教学与训练,在教育思想史中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布鲁纳等 • ( 1) “ 知识中心 ” 的课程理念; • ( 2) “ 学科中心 ” 的课程思想; • ( 3) “ 教师中心 ” 的接受教学论。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 •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是 20世纪初对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 它标志着课程理论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 ,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 、 教育家杜威 , 他对课程领域的贡献是空前的。 • ( 1) “ 经验为基础 ” 的课程理念; • ( 2) “ 儿童为中心 ” 的课程设计; • ( 3) “ 实践活动为中心 ” 的教学论。 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 • 这是目前成为热点和时尚的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有许多流派 , 其中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 ( 1) “ 知识建构 ” 的教育和课程理念; • ( 2) 创设 “ 学习环境 ” 的教学设计思想; • ( 3) 倡导 “ 主动学习 ” 的教学策略。 (三)新课改的开始: • 1999年 6月第三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会后颁布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 》。 • 2020年 6月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召开,又颁布了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 2020年 6月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颁布。 • 2020年 7月 义务教育 《 语文课程标准 》颁布。 • 同年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推行。 • 2020年 4月 高中 《 语文课程标准 》 颁发。 • 2020年秋季, 广东、山东、宁夏、海南 四省部分学校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 2020年秋季 江苏 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 2020年秋季 浙江、福建、安徽、天津、辽宁 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新课程发展趋势: • 新课程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 新课程重视隐性课程 • 新课程重视活动课程 • 新课程重视综合课程 • 新课程重视选修课程 • 新课程重视非学术性课程 • 新课程重视拓展课程 • 新课程重视应然课程(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教材 —教师课程 —学生课程)的统一。 新课程设计的特点: • 泰勒的课程设计四个基本原理: • 一是了解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经验 • 二是教师如何组织这些经验 • 三是这些经验如何传授给学生 • 四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检查这些经验是否有效传授给了学生。 • 课程的多样化 (或微型化 ) • 课程的综合化 (或学际化 ) • 课程的活动化 • 课程的研究化 • 课程的选择性 • 课程的时代性 • 课程的本土化 (或实用化 ) • 课程的 个别化 (或个性化 ) 三、 “ 新理念 ” : • (一) “ 新课程 ” 教育理念: • 以人为本 (敬畏生命 、 彰显人性。 学生中心 、 全面发展 ) • 教育民主 ( 教育均衡 、 平等意识。 精神自由 、 人格独立 ) • 张扬个性 ( 承认差异 、 个别教学。 开发潜力 、 发展个性 ) • 回归生活 ( 贴近现实 、 面向社会。 走入生活 、 走入心灵 ) • 崇尚自然 ( 顺应自然 、 天人合一。 生态平衡 、 保护环境 ) • 国际理解 ( 相互尊重 、 彼此宽容。 多元文化 、 融合发展 ) • 文化建构 ( 教师文化 、 学生文化 、 课程文化 、 校园文化 ) (二) “ 新课程 ” 教学理念: • 教学就是 “ 人化 ” (文化过程) • 教学“教育化” • 教师天职:教书育人 • 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 新课程的目标:“三维目标” 教学就是服务(导学、助长) • 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服务于学生的心身健康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语文教师的三大专业素养郑成业20xx12青大
也没敢回来过,但这只蛐蛐却舍不得故土,坚定地留了下来。 春天的时候,它的叫声还是含着黍离之悲的,常常唱着唱着就哭了,这让作为侵略者之一的我感到非常内疚,大气不敢出一口。 后来大约是见我很会体贴虫儿,或是重新找到了恋人,歌声渐渐地又舒畅起来。 在有月亮的晚上,唱得尤为欢快,往往引得青春年少的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我不知道是从何时听懂它的言语的,最初只能听得出它喊我的名字,仔细听时,意思却模糊了
语文高考备考古诗文知识竞猜
)者强。 ” :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A、威武 B、武威 C、武力 5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一句出自 ( )。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 出塞 》 《 江南春绝句 》 5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 (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56.《 诗 卫风 氓 》 “总角之宴 ” 中 “ 总角 ”。 是( )之意。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维能力特征及培养 二、发散性思维能力 《 伶官传序 》 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概述了论证中心论点的史实后,将后唐庄宗李存勖 “ 得天下 ”时的难、盛与失天下时的易、衰作了对比叙述,得出了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的结论。 这篇文章的结尾一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立意:“ 岂独伶人也哉。 ” 语文思维能力特征及培养 二、发散性思维能力 历史上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致奸臣弄权
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辽源市东丰县三合小学曹
里 彩云朵 写作背景: 1970年,火华随部队来到内蒙古军区,成了一名报社编辑。 1975年,他随兵团来到向往已久的锡林郭勒草原采访。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草原,草原美景如画,蓝天、白云、绿地,风吹草浪,鲜花点头微笑。 天地万物包容与此。 火华不是在草原长大的,但对于他的向往、新鲜感、亲切感,到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