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功用内容摘要:

人之謂禮,楚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 我則無禮,何以戰乎。 不許楚言,是棄宋也;救而棄之,謂諸侯何。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將何以戰。 不如私許複曹、衛以攜之,執宛春以怒楚,既戰而後圖之。 ‛公說。 乃拘宛春于衛,且私許複曹、衛,曹、衛告絕于楚。 • ‚不如私許複曹、衛以攜之‛,杜預注曰:‚私許二國,使告絕于楚,而後複之。 攜,離也。 ‛ • 楊伯峻先生 《 春秋左傳注 》 作了進一步的注釋:‚攜,離也,離間曹、衛與楚之同盟。 後云‘曹、衛告絕于楚’即其事。 ‛ •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 (以下稱 《 字典 》 )“攜‛字‚分離‛義項下引此例句時,解釋的更加具體,其釋為‚不如暗中同意恢復曹國和衛國,以離間它們和楚國的關係。 之指楚國。 ‛ • 例三、 《 史记 项羽本纪 》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虏秦吏卒。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王利器等选注 《 史记选注 》 :‚微闻,略略听到。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注 《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 释为‚暗中听到‛。 • 首先,从文章本身来看,後面的‚微闻‛与前面的‚窃言‛相呼应,窃言就是私下里议论,微闻就是暗中偷听。 其次,训微字为暗中,有训诂上的根据。 《 尔雅 释诂 》 :‚隐、匿,微也。 ‛是微有隐匿之义,隐匿与暗中义相通。 《 汉书 景十三王传 》 :‚淮南王谋反时,寄微闻其事。 ‛这个微闻也是暗中探听的意思。 因是谋反,自不免偷偷摸摸,不欲人知;既是偷偷摸摸,不欲人知,则外人便非暗中探听而不能得知。 《 说文 》 有一个‚ 覹 ‛字,训为‚司也‛,司就是伺探、伺察之伺的本字。 (《 玉篇 》 即作:‚ 覹 ,伺也。 ‛ )则覹字当为微的後出专字,用以表示伺探、伺察之意。 《 墨子 迎敌祠 》 :‚谨微察之。 ‛微察就是伺察,孙诒让用王念孙说读微为覹 ,自是确诂 (孙说见 《 墨子间诂 》 )。 微察、微闻,其中的微字都包含着‚隐也,匿也‛这样一个基本意思。 所以我们能够判断:训微闻为暗中听到是正确的,训为略略听到则是以今义误解古义,是不正确的。 • (三) 解決誤注問題 • 教學材料中有很多誤注問題,利用訓詁知識可以解決。 • 例一、 《 孟子 》 :‚王若 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 • 【 注釋 】 牛和羊挑選什麼呢。 孟子是說牛和羊沒有什麼可挑選的,都是無罪而就死地,同樣要殺的。 • 按:從語感和辭例的角度看,此‚擇‛似不當訓為‚挑選‛,而應當解為‚區別‛義,‚何‛非‚擇‛的賓語,而是其狀語。 ‚牛羊何擇‛意即‚牛和羊有什麼區別‛。 朱熹注:‚擇,猶分也。 言牛羊皆無罪而就死地,何以分別以羊易牛乎。 ‛ 《 呂氏春秋 情欲 》 :‚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 ‛高誘注:‚擇,別也。 ‛ 《 呂氏春秋 簡選 》 :‚今有利劍於此,以刺則不中,以擊則不及,與惡劍無擇。 ‛高誘注:‚擇,別。 ‛《 墨子 節葬下 》 :‚我有是人也,與無是人也,無擇也。 ‛ 《 孟子 離婁下 》 :‚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 ‛這都是‚擇‛用為‚區別‛義的例證。 • 例二、 《 老子 》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 注釋 】 埏,造陶器的模子,這裏用如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