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五备课建议内容摘要:
读、替换、对比、举例等方法,指导学生的鉴赏,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培养优良的鉴赏品质。 60 • 应该 重视诵读。 两篇文章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 运用多种读法,比如默读、领读、个性化美读等,用声音把文中深沉的感情表现出来。 • 重视读 不能因此忽略对文本必要的分析。 有人认为新课标注重体验,体验就是反复读,否定对文本必要的分析、对文意必要的概括。 这是片面的。 专题的呈现方式是“文本研习”,在读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表达形式必要的分析点拨可以使感知更深入,理解更透彻。 • 《 项脊轩志 》 语言比较浅白,除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外, 没必要再字字句句翻译 一遍,不要因翻译中枝节问题,妨碍甚至破坏阅读美感。 61 第二板块:“执子之手” • 王实甫 《 长亭送别 》 • [英]莎士比亚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62 《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 内容介绍 • “阳台会” :描写罗密欧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 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后世人们习惯地将最美好的爱情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 • 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会面前的独白,表达相思。 二是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三是两人定情,不忍分手。 63 《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 的艺术特点 • 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 莎士比亚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光、温暖的晨曦。 • 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 ,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 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 •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使一段段独白、对白充满诗意。 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 • 多抒情诗名作。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 ……” 、“我给你的越多 ……” 等片段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64 • 两部戏都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表现了爱情悲欢离合的情感过程,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两部戏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具有丰富的语文学习的内容。 • 两场戏是长篇戏剧(曲)的节选,课前应该指导学生熟悉原作剧情,了解剧中人物、相互之间关系、戏剧的矛盾冲突等。 教学中可以复习戏剧体裁方面的常识和戏剧鉴赏的知识,再介绍作者戏剧创作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元杂剧常识,积累相关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65 •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教学的重点应是通过戏剧冲突把握戏剧人物,但专题中的作品选段,不以剧烈的戏剧冲突见长,而以内心情感的抒发取胜,因此应该根据专题的内涵,通过理解人物的关键性唱词(台词),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住人物形象。 66 人物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 《 长亭送别 》 中崔莺莺的复杂心理: 有忧虑,有埋怨,有不安,痛苦中闪烁着珍视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 •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从恋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地强化深化,展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 67 • 应该 抓住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鉴赏两部作品语言的诗意美。 1. 《 长亭送别 》 中情景交融的手段,渲染烘托剧中人物的感情;运用典故、引用、对偶、重叠、儿化等手段,感情表达含蓄、优雅。 2.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中,把十四行诗与剧情揉为一体,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美丽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朦胧的夜色、温暖的晨曦 …… ;多处运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句式长短变化,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 68 • 戏剧是表演艺术,要想方设法 让学生接触舞台 ,获得“舞台感”,把握戏剧的真谛。 可尝试如分角色朗读、课堂表演、看影视片等等。 还可举办戏剧节,让学生在亲历舞台的过程中,增加对戏剧的理解认识,提高语文素养。 69 *第三板块:“旧日时光” • [英]罗伯特 彭斯 《 旧日的时光 》 • [美]朗费罗 《 箭与歌 》 • 冯至 《 别离 》 70 • 板块中三首友情诗讴歌了真挚美好的友情。 1. 揭示了友情丰富的内涵。 有的歌颂朋友之间地久天长的友谊,有的说明友情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特征,有的揭示了友情的价值。 2. 表现手法多样。 有的直白纯朴,有民歌风味,有的借用意象,构思巧妙,有的融思于诗,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 • 这个板块都是抒情短章,难度不大,又都是歌咏友情,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安排以自读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收集材料,了解作者,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71 • 《 旧日的时光 》 是世界名歌,后来成为电影 《 魂断蓝桥 》 的插曲,人们喜爱在告别时唱此歌。 • 彭斯根据苏格兰民歌记录整理。 • 难忘旧日时光,就是难忘老朋友,难忘友情。 72 • 《 旧日的时光 》 共五节。 • 第 1节,诗人用“难道就该”两个问句的形式激起对往日友情的回忆。 朋友重逢,互相倾诉,刹那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思念的潮水倾泻而出。 有一点责备语气,不正说明感情的深厚和不同寻常吗。 • 第 1节后的“副歌”,是歌曲的重唱部分。 诗人建议高举酒杯,“让我们干一杯友谊之酒”,为永存的友谊,为逝去的时光。 这使感情抒发有了特定的现场气氛,感情变得炽烈:“你准会把一大杯喝尽 !”“我也会把我的喝光 !”通过老友重逢的典型动作,把真诚浓烈的友情渲染出来。 73 • 第 4节,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 美好的童年时光转瞬即逝,天各一方,颠沛流离,历经沧桑。 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人生苍凉感,感受到生活的坎坷和波折。 虽然“万里跋涉”、“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但是时空的阻隔并没有使友情黯淡褪色。 • 第 5节,诗人又回到开头歌唱友谊的气氛中,建议朋友们举杯祝福,祝朋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真诚的友谊让人为之陶醉。 74 • 《 旧日的时光 》 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情感真挚,节奏明快。 运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 语言朴实清新,有天籁般的醇厚韵味。 75 • 《 箭与歌 》 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 “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一种人生体验: 有时我们随意唱一首歌、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时过境迁也就浑然忘却,很久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永远铭记在朋友的心中。 “当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 这就是友情,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 76 • 第 1节写“箭”:随意射出一支箭,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 寓意是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 • 第 2节写“歌”: 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 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 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与,轻轻松松地忘却。 • 表面上看,第二节与第一节毫无关系,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 诗人的描绘揭示出某种相似: 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 77 • 第 3节画龙点睛,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 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支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 ——原来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 78 《 箭与歌 》 构思巧妙 • 诗人把箭与歌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出来。 诗人的描绘抓住两者的相似处,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 • 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基础。 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让人领悟到诗的主题。 79 • 《 箭与歌 》 设计了一道参照原文比较译文的中英文诗作比较鉴赏题,可以组织学生研讨。 英文原诗用词浅显,高二学生一般都能看懂。 题目的指向不是比较译文的优劣,因为两篇译文各有所长,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或翻译,加深对原作精美之处的体会,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80 • 冯至 《 离别 》 汲取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尤其受德国现代诗人里尔克影响,灵活运用了西方十四行诗形式,熔铸了作者本人的特定时代的人生经历,表达了 现代人的生命感受。 写的是“离别”,但又不仅仅是“离别”,融入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内容。 81 • 《 别离 》 是作者 1941年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 诗人在流亡中仍关心着天下大事,关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 82 • 《 别离 》 通过朋友别离这一特定视角,展开奇特的想像,讴歌了真挚的友情,也揭示了友情的意义和价值。 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 • 《 别离 》 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 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四、四、四、二行。 这样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歌咏比较永恒的主题。 83 • 第 1节,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 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 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 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 • 第 2节中,诗人承上把分别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入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84 • 第 3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 诗人认为: 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 • 最后一节,思考进一步升华: 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85 • 《 别离 》 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 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待,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 • 比如别离的地点,“我们”之间的关系都不明确。 彼此间担负的是什么工作,这次相聚谈了些什么,也不清楚。 这种情节的淡化, 造成了主题明确性的减弱和诗意的朦胧。 由身边感到冷忽然又感受到眼前辽阔,这种跳跃也是造成此诗难懂的一个因素。 然而难懂不等于不可解。 只要我们抓住此诗的重点不在交待事实,而是刻画内在情绪和表达深邃的哲理,便可品尝这首“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 86 • 学习现代诗歌,在大致把握诗歌情感内容的基础上,要养成多元解读的习惯和品质,要有对多元解读的宽容和尊重。 冯至的诗是培养多元解读习惯与品质的好材料。 《 离别 》 由于缺少具体的叙事情节,表达的是幽渺迷离的人生感悟,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统一答案,这就要调动生活的积累,展开想像,真正去多元解读。 87 • 《 别离 》 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 • 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 全诗运用十四行诗“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的结构特点,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加上全诗“ abba cddc efg efg”的韵式,及以十音节为主而又伸缩变化的诗句,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诗性体验。 88 写作指导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 写作文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 • 真情实感来自生活的体验,来自生命的感受。 • 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要有感恩的心,有忠诚忘我的品质,有平等宽容的意识。 • 学会感动,才能以真情实感打动别人。 忠于自我,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前提,自我 要具有价值。 • 揣摩名篇佳构。 89 第三专题:直面人生 一、生存选择: 报任安书 / 渔父 二、真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五备课建议
相关推荐
方法(二) 二、善用專有名詞資料庫優先切分 說明: (一)若有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等資料庫,程式切分時擺在第一順位。 三、以累積的詞彙庫判斷句尾三字詞 (二)累積了一定數量的詞彙資料庫之後,可以用已有的詞彙資料庫來判斷句尾的三字詞之中,那二個字組成詞彙的可能性比較高,再以此詞彙庫切分三字詞。 例如:「久立水潺潺」,「水潺」不能成詞,「潺潺」在很多詩作之中都用到這個詞彙
廣泛,無論是寫景、敘事、詠懷、說理等都可以入詞,擴大了詞的領域。 他的詞意境清新、豪邁奔放,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貢獻甚大。 蘇軾的古文亦寫得很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的著作很多,現存的有詩文集 《 東坡全集 》 及詞集 《 東坡樂府 》 等。 大江東去,浪淘
时 , x的值为 0; ( 3) x 时 , y0; ( 4)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而 增大 =1 =1> 1直线 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 K 0, b 0. < > 那么,直线 y=bxk的图象只能是 ( ) A 已知某一个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P( 3, 5)和Q( 4, 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一般先 再由已知条件可得方程组
”“我们来到岛上以后,很快就把你们留下的食物吃完了。 后来,肚子饿的时候,我们只好采些野果子吃。 这样,我们才一天天活下来。 ” 又惊又喜 我们来到岛上以后,很快就把你们留下的食物吃完了。 后来,肚子饿的时候,我们只好采些野果子吃。 这样,我们才一天天活下来。 后来经过研究,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 C的物质,正是维生素 C救了那些船员的生命。 原来
桌的高度 课桌的长度 测量结果 ,为什么。 : 4人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选择好的合适的单位 , 组员 由 1号至 4号轮流进行测量 , 不进行测量的同学仔细观察 别人测
复习四:成语 一 、补充成语。 兴致 ( ) 热泪 ( ) 扬眉 ( ) ( )鸡 ( )羊 气势 ( ) 依 ( )附 ( ) 满面 ( ) 不由 ( ) 繁 ( )似 ( ) ( )惜别 一 ( )而 ( ) ( )荡荡 ( )人口 ( )激昂 ( )行 ( )道 纪律 ( ) 负 ( )顽 ( ) 惊恐 ( ) ( )出 ( )外 街 ( )巷 ( ) 欢呼 ( ) 努力、奋斗 分类复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