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流行及其防治内容摘要:

2020年12月底,在 28个省 271个县(市)开展了工作,共有 2,657,884名孕产妇进行了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检测率为 %。 累计发现 HIV感染孕产妇 2706名,孕产妇 HIV阳性率超过 %。 孕产妇 HIV感染水平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尚未发现 HIV感染孕产妇,部分高发地区孕产妇 HIV感染水平平均达 %,极个别地区孕产妇 HIV感染水平已达 %。 AIDS病人数估计 存活 AIDS病人( CD4+T细胞计数 ≤ 200个 /mm3) ,其中: • 异性传播占 %,同性传播占 %, • 经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 %, • 注射吸毒传播占 %, • 母婴传播占 %。 新发 HIV感染人数 估计 2020年当年新发 HIV感染人数约 ,其中: • 异性传播占 %, • 同性传播占 %, • 注射吸毒传播占 %, • 母婴传播占 %。 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 估计 2020年当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 ,其中: • 异性传播占 %, • 同性传播占 %, • 注射吸毒传播占 %, • 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 %, • 母婴传播占 %。 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 2020年疫情估计结果显示,全国现有 78万PLHIV,而截至 2020年 9月底累计报告 PLHIV约 ,提示仍有大量的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尚未被发现, 存在进一步传播的危险。 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25%的注射吸毒者仍在共用注射器; 有 32%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 有 87%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 44%的男男性行为者在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虽然注射吸毒的情况有所遏制,但使用新型毒品的现象愈显流行,多性伴(异性性伴和同性性伴)现象仍在蔓延。 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艾滋病感染人群多样化。 除了既往的人群外,报告数据显示, 50岁及以上年龄组报告数增加明显,其中 50~ 64岁年龄组人群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构成比在 11年间增加 ,从 %上升到%; 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构成比在 11年间增加约 20倍,从 %上升到 %。 报告职业为学生的 HIV感染者和 AIDS病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 2020年的 %上升至 2020年 19月的 %。 在当年报告职业为学生的 HIV感染者和 AIDS病人中, 20~ 2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从 2020年的 %上升至 2020年 19月的 %。 同时,感染 HIV的学生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 2020年的 8%上升为2020年 19月的 %,经异性传播比例从 4%上升到 %。 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异地或者异国婚姻造成的外来媳妇引 起的输入性 HIV感染者也在一些地区出现,对山东、山西、吉林、安徽、江苏等省部分地区外来媳妇的调查显示,这些输入性病例造成了配偶间的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 1.静脉吸毒 据公安部门公布,目前我国注册吸毒人数已达 100万。 全国涉毒县为 2084个 (总县数 % )。 经静脉吸毒者 HIV感染率约为 2030%,部分地方甚至高达 60%,共用注射器比例很高。 2.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 ,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 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 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 (1).暗娼人群 : 在我国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 HIV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哨点监测资料表明,暗娼的 HIV感染率由 1995年的 %上升到 2020年的 %: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由 1995年的 %上升到 2020年的 %。 (2).男性同性恋人群 : 根据研究估测我国男性同性恋者约为 1500万。 1998— 2020年四次调查发现,该人群HIV感染率在 — %之间。 在 4个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有近 38%的对象在同性性活动中支付或索取金钱。 HIV/ AIDS知识较缺乏 中国 CDC在 2020年对 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 %之间。 流行趋势解读 (一)、吸毒人群 2020年度哨点监测结果表明,吸毒人群(特别是注射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