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内容摘要:

,他致信毛泽东,劝中共放弃武力,“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 注 4〕。 随即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因不赞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拒绝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翌年 6月归国,就任北大校长,参加“国民大会”并任主席。 不久,蒋介石劝他参加总统竞选,他已被说动,后因国民党内抵制而作罢。 北平解放前夕,他匆匆飞赴南京,受命“以民间使者的身份去美国活动,争取美援救急”。 抵美次日闻南京解放,乃以“败军之将、丧家之犬”自居,在美做了寓公,从事国学研究与著述。 曾任台湾 《 自由中国 》 杂志发行人。   没多久,胡适接连卷入政治旋涡。 1954年,由 《 红楼梦 》 讨论引发,大陆开展批判胡适的政治运动,但就其实效而言,却更在于整肃当时知识界存在的崇美恐美情绪 —— 把它跟朝鲜战争后的世界格局,以及新中国外交取向相联系。 而紧随其后,台湾也批判了胡适。 1956年,蒋经国控制的国防部总政治部发布“极机密”指示 《 向毒素思想总攻击 》 ,内称:“有一知名学者发表所谓‘向政府争自由’的言论,目的在于制造人民与政府对立,破坏团结,减损力量,执行分化政策,为共匪特务打先锋 …… 替共匪摇旗呐喊”。 原来,胡此前给 《 自由中国 》 撰文为蒋介石祝寿,因建议蒋实行“无智、无能、无为”的“三无哲学”,做“守法守宪”的领袖,犯了大忌。 五六十年代,胡适鼓吹自由民主,虽多针对中共,也为蒋氏独裁所不容,屡遭思想“围剿”。 但蒋之负隅孤岛,须仰仗美国援助和扶持;而也跟美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胡,则深知其学术植根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