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概念与网际网路革命内容摘要:
Science Foundation, NSF)建立了大學之間互聯的骨幹網路NSF,這是網際網路歷史上重要的一步。 在 1994年,NSFNET轉為商業運營。 1995年隨著網路開放予商業 . 網際網路中成功接入的比較重要的其他網路包括 Use、Bit和多種商用。 • 1990年代,整個網路向公眾開放。 1991年 8月,蒂姆 伯納斯 李( Tim BernersLee)在瑞士創立HTML、 HTTP和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 CERN)的最初幾個網頁之後兩年,他開始宣揚其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項目。 在 1993年,Mosaic網頁瀏覽器版本 ,在 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學術和技術的網際網路上穩步增長。 1996年,「 Inter」(網際網路)一詞被廣泛的流傳,不過是指幾乎整個的全球資訊網。 • (The Next Web) 網際網路相關協議 • 最底層的是 IP協議 (英語: Inter Protocol, 即網際網路協議),是用於報文交換網路的一種面向資料的協議,這一協議定義了資料包在網際傳送時的格式。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IPv4版本,這一版本中用 32位元定義 IP位址,儘管位址總數達到 43億,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現今全球網路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 IPv6版本應運而生。 在 IPv6版本中,IP位址共有 128位元,「幾乎可以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個 IPv6位址」。 IPv6目前並沒有普及,許多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並不支援 IPv6協議的連線。 但是,可以預見,將來在 IPv6的幫助下,任何家用電器都有可能連入網際網路。 • 上一層是 UDP協議和 TCP協議,它們用於控制資料流的傳輸。 • UDP是一種不可靠的資料流傳輸協議,僅為網路層和應用層之間提供簡單的介面。 • 而 TCP協議則具有高的可靠性,透過為資料報加入額外資訊,並提供重發機制,它能夠保證資料不丟包、沒有冗餘包以及保證資料報的順序。 • 對於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應用,可以選擇 TCP協議;而相反,對於效能優先考慮的應用如串流媒體等,則可以選擇 UDP協議。 • 最頂層的是一些應用層協議,這些協議定義了一些用於通用應用的資料報結構,其中包括: • DNS:域名服務; • FTP:服務使用的是檔案傳輸協議; • HTTP:所有的 Web頁面服務都是使用的超級文字傳輸協議; • POP3:郵局協議; •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 Tel:遠端登陸等。 接入技術 • Inter的接入方式可分為 寬頻 接入和 窄頻 接入。 • 常見民用寬頻接入: • ADSL(非對稱數位用戶線路)接入,速度可以達到下載最高 12Mbps,上傳最高 1Mbps • VDSL(超高速數位用戶線路)接入,速度可以達到下載最高 55Mbps,上傳最高 19Mbps • 有線電視上網 (透過有線電視網路)接入,接入頻寬 334Mbps • 光纖接入,接入頻寬 101001000Mbps • 無線(使用 IEEE 3G技術)寬頻接入,- 540Mbps • 電力線通訊接入,主幹速度可以達到數百兆,最終用戶速度可以達到 11Mbps • 人造衛星 寬頻接入 • 常見民用窄頻接入: • 電話撥號接入,接入頻寬 960056Kbps( ) • 窄頻 ISDN接入,接入頻寬 64/128Kbps • GPRS手機 上網,接入頻寬最大 53Kbps • UMTS。网路概念与网际网路革命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网路应用-p2p软体
無法下載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檔案傳輸協定 傳統傳輸圖片 P2P傳輸方式 傳輸速度視分享節點之速度 檔案儲存空間沒有限制 還有種子就能下載 P2P傳輸圖片 傳統與 P2P的比較 傳統 下載速率較慢 如果 server把檔案刪除即無法下載 空間有限制 P2P 越多人分享檔案越快 只要還有人分享即可繼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