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节动物门内容摘要:

小的围口触手。 疣足的背叶和腹叶之间相距较远,背叶下面有 1根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特殊鳃。 吻大而长,有角质齿和许多突起。 本科常见齿吻沙蚕属。 齿吻沙蚕属 Nephthys 特征同科。 体长10cm以上,体节多,分布很广。 多为半咸水种,靠近河口的淡水水域也有分布。 仙虫科 Amphinomidae 体粗大,略呈 扁卵圆形。 环节不多。 体背面有一肉瘤。 口前触手三根。 吻发达, 无颚齿。 刚毛简单型 ,易脆断。 常生活在热带浅水岩石、珊瑚和水下木桩上。 海毛虫属 Chloela 触柱 2根,眼睛 2对,口前叶上 3根触手。 肉瘤发达为锥状,具中央脊。 背鳃始于第 45环节,疣足仅一背须。 生活在海底泥土中,匍匐型沙蚕。 矶沙蚕科 Eunicidae 身体细长, 背须 局部或全部 转变为鳃 (大部分种类体前端的疣足有由背须转变而成的分枝状鳃)。 口前叶具 35根口前触手、1对触柱或没有附属物。 无围口触手。 吻部有复杂的颚。 常具一个自制的革质管子。 种类很多。 索沙蚕属 Lumbriconereis 无鳃。 头部无附属物,没有眼睛。 围口节由两节组成。 这是游走目中最特殊的一类。 矶沙蚕属 Eunice 鳃分枝状。 具 2颈须(围口触手)。 围口节由二节组成。 体长、环节数目多。 口前触手 5根,触柱 2根,鳃从第 6体节开始出现。 岩虫属 Marphysa 口前触手 5根,触柱 2根,背面 2个眼长于触手的基部。 围口节由 2节组成,没有触须。 鳃丝自20节开始,有 4- 5个分支。 体呈金属色彩。 管栖目 Sedentaria 附着生活 ,通常居住在沙穴、泥沙或由它自己的分泌物所组成的管子中。 异律分节。 身体后部疣足退化 ; 主要器官都集中在身体的最前端 ; 头部附属器官变化很大,一般都具有纤毛的触手 ,靠纤毛的摆动使有机碎片或微小生物流入口内;咽没有颚齿,也不能外伸。 常见 10科及代表属 • 角版虫科 Sternaspidae: 角版虫属 • 磷沙蚕科 Chaetopteridae:磷沙蚕属 • 海稚虫科 Spionidae: 才女虫属 • 丝鳃蚕科 Cirratulidae: 须鳃虫属 • 海蛹科 Ophellidae: 臭海蛹属 • 沙烛科 Arenicolidae: 沙烛 • 垫龙介科 Terebellidae: 垫龙介属 • 缨鳃蚕科 Sabellidae: 刺缨虫属 • 龙介虫科 Serpulidae: 龙介沙蚕属 • 小头虫科 Capitellidae: 中蚓虫属 海稚虫科 Spionidae 体细小,分为前,后二部。 口前叶小,有1对眼, 没有口前触手及触柱。 围口节向前突出于口前叶两侧,有1对很长、具沟的围口触手。 疣足小,背触须很长,成指状,具鳃的功能。 才女虫属 Polydora 口前叶前缘分叉 ,有隆脊伸达第三环节。 眼2 4个。 围口节上有1对长的具沟的围口触手。 第五刚节大且变形,具一种变形粗足刺刚毛。 鳃从第七刚节开始。 磷沙蚕科 Cirratulidae 居于“U”形管内,两端开口露出泥沙表面。 身体分为 3段: 前段 背腹扁平 ,有9对圆锥形突起 ,围口节为一宽领状 ,背面有 1对围口触手 ,口前叶退化; 中段 由 5节组成 ,第一节两侧有 1对大的翼状突起;后段 约有 30多个体节组成。 本科种类少,能发磷光,常见为磷沙蚕属。 磷沙蚕属 Chaetopterus 终生管栖,居住在U形管内。 疣足的 腹须转变为吸盘 ,用以附着在管壁上, 背须转变成 肌肉质的 鼓动器 ,能鼓动水流,以获得食料和氧气。 丝鳃蚕科 Cirratulidae 身体圆柱形。 头部明显,无吻及附肢。 环节全身相似。 疣足 退化,有刚毛, 背须很长,成丝状,具鳃的功能。 丝鳃蚕属 Cirriformia 体长 4cm以上。 头部圆锥形。 黄色或淡黄色。 无眼及触手。 疣足不发达。 体前端有许多丝状鳃,由疣足的背方生出,向后鳃丝逐渐稀少。 垫龙介科 Terebellidae 体呈圆柱形,一般前端大于后端。 穴居或管栖。 头部有很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