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小说二内容摘要:

“ 左联 ” 优秀的讽刺小说家 创作: 1929年短篇小说 《 三天半的梦 》在鲁迅、郁达夫主编的 〈 奔流 〉 上发表后,极受鼓舞,此后作品多, 1931年底加入“左联”,作品逐渐受到左翼文坛的重视。 自 1928年起至1942年作 家因患肺结核辍笔止,十余年的时间就出版了 《 从空虚到充实 》 、 《 包氏父子 》《 小彼得 》 、 〈 速写三篇 〉 ( 《 华威先生 》 、《 谭九先生的工作 》 、 《 新生 》 )等 12部短篇小说集。 人物系列形象分析: 张天翼早期创作最成功的形象是他的“灰色”人物系列,他们由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僚们组成,作者对他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的生活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 在表现这类人物时,作家往往抓住他们的矛盾心态,使之显露出可笑之处。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不幸人们是五四以来作家早期创作着力表现的对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其思想中的愚昧成分不遗余力进行讽刺,在这类作品中, 〈 包氏父子 〉 是最有代表性的。 40年代的创作中,以提供了一个“包而不办” 的抗战文化官僚形象而著称。 ( 1) 政客形象 他为抗战工作 “ 忙 ” 个不停 ,每天坐在黄包车上在城市里穿梭 ,到处开会 、 发言 , 或努力进入每一个新成立的抗日团体。 其实呢 , 他每天忙的 “ 不是别人请他吃饭 , 就是他请别人吃饭 ” , 他未解决过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 因此他的 “ 忙 ”最后只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也写出对领导感兴趣 , 而对实际抗战工作不感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