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公共行政伦理内容摘要:

统治者来说,其品德就相同于善人的品德,好公民和善人的品德虽不是所有的公民全然相同,在(作为统治者)这一部分特殊的公民,就的确相同。 ”  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更是一个以道德制约权力的理想范本。 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 论语 为政 》 )。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治国之道,当任德也。 ” ( 《 论衡 非韩 》 )也就是说,当权者的道德是赢得民心和民意的重要法码,对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治乱兴衰有着直接的影响。  历代统治者总是要求官吏们“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 现代民主社会中的政府官员,是实际掌握并运用公共权力的主体。  除了要具备宽厚、正直、诚实、守信、友善、忠诚、礼让等道德品质外,还要遵循两个重要的道德伦理原则:公共利益最大化、正义。 公共行政学 第四十五讲 主讲教师:孙德超 学时: 48 第二节 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的管理与监督  国外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做法主要包括:通过立法使行政伦理制度化、法律化;设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组织实施行政伦理规范;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一、西方公共行政伦理立法 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行政伦理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行法治,也就是行政伦理制度化、法律化,重视对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外部道德控制,加强行政管理领域的伦理立法和伦理规范的建设。 二、西方公共行政伦理管理  西方国家在制定公务人员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制度化、法律化的同时,还及时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保证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将道德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 三、西方公共行政伦理监督  在美国有许多非营利性质的组织作为政府的监督机构,其共同特点是非政府性、超党派性、拒绝接受政府资助、活动经费自筹等。  它们在反映民众意志,加强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行政伦理行为的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 一、行政伦理缺失及其原因  在我国的行政实践中,虽已逐渐形成一整套约束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制度,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行政组织与公职人员内在自律的道德建设。  造成行政伦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 (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市场经济意识在行政领域的泛化使一些人的“行政人格”蜕化为“经济人格”,在金钱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人的权力观念发生了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对一部分官员只具有口号和抽象的意义。 (二)公共行政领域道德评价的弱化  由于我们常常将道德与伦理的评价排斥在政府管理过程之外,政府管理实际上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事实”判断,而不具有“价值”评判尺度。 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效率”视为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和目的。 如果把效率当作公共行政价值中的头号公理,就会忽略对诸如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考虑。 (三)过于强调公共行政中的法律、制度和程序的价值  法律、制度和程序等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十分重要,但如果将其推向极端,则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 人们只相信好的制度能够制造好人,而不愿相信行政人员的良知和自我看管。 因此,一边是日趋精密的法律制度建设,一边是日益攀升的行政腐败规模。  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麦金太尔的提醒,“只有那些具有正义德性的人才有可能知道怎样运用法律”。 (四)新旧伦理规范冲突造成行政领域道德规范的模糊性  我国政府向社会放权、还权,政府职能发生转移;从管理到服务,政府及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发生新的转变;从统治到治理,政府的行为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等等。  要求行政伦理进行同步转型,但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却是新旧伦理观念和规范之间的冲突,旧的行政伦理规范失去了约束作用,新的伦理体系尚未建立,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行政道德失范。 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