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高粱栽培内容摘要:
式进行。 生长锥上部二级枝梗尚在分化时 ,中部二级枝梗开始分化三级枝梗 ,然后向上下两端推移。 枝梗分化期 ,约经历 4个出叶周期 ,10~12d。 枝梗分化期是决定枝梗数与穗大码密的关键时期。 • (3)小穗小花分化期。 小穗小花分化是由穗上部二、三级枝梗开始 ,逐渐 向下推移。 小穗先分化第一颖片原基 ,然后在其对侧又产生第二颖片原基 ,接着分化出小花的外稃和内稃 ,内侧是小花原基。 每个小穗内有两朵小花 ,其中先分化的第一朵小花体积很小 ,不久即退化消失。 第二朵小花可发育结实。 • (4)雌雄蕊分化期。 花原基顶端分化出三个小圆形突起 ,以后发育成雄蕊。 不久 , 在三个雄恋中央隆起一个体积较大的雌蕊原基 ,以后发育成子房。 • (5)减数分裂期。 雄蕊增大呈四棱状 ,花粉囊内形成花粉母细胞 ,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 ,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粒。 同时 ,雌蕊体积增大 ,顶端形成二裂柱头 ,花部各器官迅速扩大。 减数分裂期是决定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 ,此时正值高粱挑旗期。 • (6)花粉粒充实完成期。 四分体散开 ,花粉粒内容物逐渐充实 ,颜色由绿变黄。 花丝伸长 ,柱头上开始出现羽毛状突起。 幼穗分化发育完成 ,植株抽穗开花。 • (五 )子粒形成与成熟 • 高粱抽穗后 ,2~4d开始开花。 开花的顺序由穗顶部开始向下进行 , 呈离顶式。 开花受精后 18d,子粒已基本形成 ,随着养分不断充实最后形成成熟的子粒。 • 其成熟过程可分为 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三个阶段。 乳熟期植株制造的光合产物迅速向子粒运输 ,子粒内含物由白色稀乳状慢慢变为稠乳状。 蜡熟期子粒含水量显著降低 ,干物质积累速度转慢 ,干重达到最大值 ,胚乳由软变硬 ,呈蜡质状。 • 三、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 • (一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 高粱全株干物质积累呈 S形曲线研究表明 ,茎秆干重与子粒产量成显著正相关。 受精后 ,子粒体积和鲜重增长较快 ,但干重增长缓慢。 子粒干重在开花后 15~35d增长迅速 ,以后增长速度下降。 器官的发育依叶、鞘、茎、粒的先后次序进行而又有不同程度的相互重叠 ,形成各时期的生长中心 ,干物质分配中心也随生长中心更替而不断转移。 • (二 )产量形成 • 子粒产量来源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开花后生产的光合产物 , 占 80%。 抽穗前营养器官贮积物质的转移 ,占 20%。 前期培育壮秆 ,贮积更多的干物质 ,后期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叶片光合能力 ,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 高粱经济系数一般为 ~。 高秆品种经济系数低 ,矮秆品种经济系数高。 但不同株高的高粱茎、叶、鞘干重在蜡熟期后又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尤以茎秆干重回升较多 ,限制了经济系数的提高。 如果通过育种或栽培手段 ,使生育后期重新积累到茎、叶、鞘中的干物质转移到子粒中去 ,即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子粒产量。 • 四、高梁的品质 • 食用高粱:要求子粒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适口性。 要求单宁含量在 %以下 ,出米率在80%以上 ,蛋白质含量在 10%以上 ,赖氨酸含量占蛋白质的 %以上 ,角质率适中 ,不着壳。 • 酿造用高粱:要求子粒淀粉含量不低于 70%,其中支链淀粉比例占 90%以上 ,子粒红色。 • 子粒饲用高粱:最主要的品质性状是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平衡 ,如饲喂猪、鸡等单胃畜禽 ,还要求子粒中单宁含量 %以下。 • 茎叶饲用高粱:要求绿色体产量高 ,茎秆含有一定的糖度 ,不含或微含氢氨酸。 • 糖用高粱:要求茎秆含糖量高 ,易榨糖或发酵生产酒精。 • 兼用高粱:要求子粒品质好 ,茎秆质地优良 ,适于做建筑材料、架材、造纸制板等。 • 五、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一)温度 • 高梁是喜温作物 ,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 ,低温则可延迟幼穗分化。 这种特性 ,称为高粱的感温性。 高粱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内 ,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6~7℃ ,最适温度为20~30℃ ,最高温度为 44~50℃。 低温下播种 ,发芽缓慢 ,易受病菌侵染 ,造成粉种和霉烂 ,降低出苗率。 • 高粱幼苗不耐低温和霜冻。 • 高粱出苗至拔节期的适宜温度为 20~25℃。 • 拔节至抽穗期为高粱生育的旺盛时期 ,适宜温度为 25 ~ 30℃。 温度过高会使植株发育加快 ,茎秆细弱 ,提早抽穗 ,穗小码稀。 • 开花至成熟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 ,最适宜温度为 26 ~ 30℃ ,低温会使花期推迟 ,开花过程延长 ,影响授粉 ,如遇高温和伏旱 ,会使结实率降低。 灌浆阶段较大的温差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子粒灌浆成熟。 • (三 )水分 •。第十一章高粱栽培
相关推荐
链糖蛋白 , AFP和白蛋白基因都定位于第四号染色体 4q11~ 4q21区域 , AFP和白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十分近似 , 高度同源性。 AFP是胎儿循环中的主要蛋白 , 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 胎儿诞生后 18个月 , 白蛋白合成逐渐增加 , AFP浓度随之下降 , 健康成人血清中 AFP低于 10μg / L, 妇女妊娠 6个月后AFP可达 500μg / L。 一、甲胎蛋白 返回节
an的意思是“一罐百事可乐”。 3. Walking 此处用现在分词短语表时间作状语,相当于 when she walked nearer。 4. eyes 这里指这位老人用“眼睛”盯着作者手里拿着的一罐百事可乐。 5. so 前后为因果关系,故填 so。 6. confused 指作者“感到迷惑”,故用 ed形式的形容词。 7. had intended 表示过去未曾实现的想法,故用过去完成时
C. 粤方言的影响(华侨、香港) ⑤ 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A. 形成晚于吴、湘和粤语 B. 分布于福建省、广东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绝大部分地区 C. 由于北方移民路线(海、陆)和历史跨度和福建省得了条件差异,形成汉语中较独特的方言,且内部差异较大难于互通,有较多的土语群。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缺乏突出的特征(地理位置,形成历史) 分布在江西的北部与中部,分布界限不明确
心脏 156 000 7 100 肝脏 142 000 44 000 骨骼肌 99 000 4 800 肾脏 91 000 19 000 胰脏 28 000 2 000 脾脏 14 000 1 200 肺脏 10 000 700 血清 20 16 26 ALT、 AST的临床诊断意义 血清 ALT活性异常增高 帮助诊断 急性肝炎; 血清 AST活性异常增高 帮助诊断 心肌梗塞。 27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