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内容摘要:

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自然  人类影响自然的同时,自然的变化也在作用于人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人们的生活态度、文化素质、职业结构等。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引起消极变化。 3.民族传统 指有别于其他民族,千百年来沉淀在某一民族人们身上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民族特性。  不同民族传统,形成不同的劳动方式和生活内容。  不同民族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俗  不同民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婚葬习俗与多样的礼仪风尚。 4.科学技术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如电灯、广播、电视、多种工业品、科学致富等。 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居民的交往活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历史文化传统 民族心理和习俗 宗教信仰 阶层地位 意识形态 人口性别、年龄、职业特征等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 第三节 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 劳动方式  消费方式  交往方式  婚丧嫁娶方式  文化娱乐方式 一、农村居民的劳动方式 1. 以农为主兼营他业 2. 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兴起 3. 劳动时间分布趋于均衡 4. 机械化程度在逐步提高 活动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起床 W H做饭 W W W吃饭 WH WH WH下地劳动午休 H做家务 W W喂羊 H H睡觉 WH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固玛镇 14 村 xx 家农忙的每日活动WHWH上午 下午注: W表示妻子, H表示丈夫 资料来源:参与式发展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村居民生活图例 1 江西崇义县龙勾乡合坪村吊背坑小组 XX家每日活动图 最忙的一天:在农历 7月份 时 间 : 5:00 9:00 9:30 13:30 14:30 19:30 20:30 5:00 时间长度 : …….. ….… … …………….… … ……….……… … ………..…  主要活动:起床-割稻--吃早饭--割稻--吃中饭---割稻--吃晚饭-----休息 最闲的一天:在农历 10月份 时 间 : 7:00 9:00 9:30 13:30 15:00 19:00 20:00 7:00 时间长度 : …….. ….… … …………….… … ……….…………….. … …..…  主要活动:起床-放牛- 吃早饭--做杂活 -吃中饭-休息-杂活-家务-吃晚饭--休息 农村居民生活图例 2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 消费活动的形式以及历史形成的某些消费习俗。 既是人们消耗各种生活资料的生物、生理的自然现象,又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 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 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 家庭耐用品快速增加 三、农村居民的交往方式  由血缘、亲缘、地缘交往向业缘拓展;  由封闭式交往向开放式交往转变 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 交往频率增加 四、农村居民的婚丧嫁娶方式 结婚和丧葬是中国农民颇为关注的两件人生大事。 它生动地体现着农村的文化和习俗特点。 1、农村婚姻方式 婚姻方式是指把两性结成夫妇的整套活动形式。  包办婚姻  自由恋爱婚姻  介绍性婚姻  买卖婚姻、换婚和转婚 通婚程序和仪式 1. 家长请媒人说媒; 2. 媒人约定双方看人; 3. 双方家长评议,权衡条件; 4. 通知子女,征求意见; 5. 将意见告媒人,定亲; 6. 拍定婚照,摆酒席,送彩礼; 1. 男方提亲 2. 女方答复,提彩礼条件; 3. 双方酌定,择日成亲 4. 结婚,请有关亲戚故旧邻里吃喜酒,闹洞房; 5. 第二天 “ 新人 ” 回门。 2.农村丧葬方式 天葬 野葬 树葬 水葬 火葬 土葬 悬棺葬 丧葬仪式(以土葬为例)  送终、停尸、招魂、报丧、择墓、吊丧、入殓、出殡、路祭、安葬、烧纸、祭祀等阶段。  特征:丧事花费大,报丧声势大,祭祀礼节繁,守丧时间长。  问题:负担和迷信 五、 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 1.娱乐活动的内容多样化  传统娱乐活动得以恢复。 社火、庙会、灯会、地方戏曲、打牌、下棋、弹吹乐器等;  现代娱乐活动逐步开展。 报纸、电影、电视、录像;  开展体育活动。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