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内容摘要:
派遗具有探险精神的张骞出使西域 , 联络大月氏 , 东西夹击匈奴。 请一名同学介绍有关月氏国的一些情况。 公元前 138年 , 张骞从长安出发西进 ( 指图讲述 ) 他率领 100多人 , 不幸在中侨汇被匈奴所俘 , 被拘禁了 10余年。 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 , 但他从末丢弃朝的节 ( 出使凭证 )。 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 , 已经和了儿子 , 也没有动摇他完成任务的决心 , 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 , 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在月氏因西迁已久 , 生活安定 , 不愿再同匈奴打仗。 张骞的使命末能完成 , 只好归国。 回国途中 , 以又被匈奴拘禁了一年多。 公元前 126年匈奴内乱 , 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 100多人 , 前后 13年 , 最后只剩下他和堂父两个人回来。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 , 但是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 , 政治 ,文化情况 , 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把这些情况详报告给汉武帝。 此后 , 他还建议汉武帝应该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 板书 )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 119年 , 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 , 张骞的使团带去了上万头牛羊牲畜和金帛货物。 他们访部顾西域的许多国家 ,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携带礼物回访长安。 从此 ,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西域的葡萄 , 核桃和良马 , 地毯等传人内地 , 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 汉族的铸铁 , 开渠 , 凿井等核技术和丝织品 , 金属工具等 , 传到了西域 , 促进了域的经济发展。 ( 板书 ) ( 出示挂图 “ 丝绸之路 ” 或教师边讲边绘图。 ) 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 , 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 , 从长安往西 , 经过河西走廊 、 今新疆境内 , 远到西亚 , 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养蚕缫丝 , 织造绢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 在古人驰誉世界 , 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古代希腊罗马的贵族 , 尤其喜好中国的丝绸 , 视为高级的消费品。 称中国 “ 丝国 ”。 张骞通过条东西交通要道 , 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 、 西亚以及非洲 、 欧洲各地。 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第六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相关推荐
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 , 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 考学生 考笔试 考语文 考一百分 考大学 ,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 例: 打研究生 考研究生 住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 , 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玻璃 玻璃戒指 —— 语义格:质料 玻璃工人 —— 语义格:职业
的高差,若两次高差之差不超过 3mm,则取两次高差的平均值 hAB作为最后结果。 a1 b1 x1 x1 i i A B C ABhba 22 2)在离 B点大约 3m左右的 D点处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得 B点尺上的读数为 b2。 根据 b2和高差 hAB算出 A点尺上视线水平时的应读读数为: A B i a2 b2
甲酸乙酯 、 丙酯的检测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 丙酯分别又名尼泊金乙酯 、 丙酯 , 均为苯甲酸的衍生物 , 都是结晶性粉末 , 无臭或有轻微的特殊香气 , 味微苦 , 灼麻。 在水中难溶 , 但易溶于丙酮 、 乙醇。 因其是酯类 , 不易受 pH的影响。 在 pH4~8内防腐效果很好 ( 存在的理由。 )。 其毒性低于苯甲酸 , 而高于山梨酸。 FAO/ 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于
大统式 》 、《 北齐律 》 、 北周 《 大律 》。 《 北齐律 》 :十二篇;律首 《 名例 》 篇;确立五刑。 律学成就 张斐 、 杜预 , 《 张杜律 》。 其知而犯之谓之故 , 意以为然谓之失 ,违忠欺上谓之谩 , 背信藏巧谓之诈 , 亏礼废节谓之不敬 , 两和相害谓之戏 , 无变斩击谓之贼 , 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 逆节绝理谓之不道 ,陵上僭贵谓之恶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