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呼吸respiration概述introduction第一节肺通内容摘要:

现为向外,有利于吸气,不利于呼气) –大于自然位置(胸廓回缩力表现为向内,有利于呼气,不利于吸气) –胸廓的顺应性( Cchw) = 胸腔容积的变化( V) / 跨胸壁压的变化 ( P)( L/cmH2O) 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 –气道阻力( airway resistance);位于鼻、声门、气管及支气管等部位,仅 10%发生于口径2mm的细支气管。 正常平静呼吸总气道阻力为 13cmH2O/L/s)。 –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受气流速度、形式(层流和湍流)和管径大小( 1/r4)的影响;其中气道管径又受: –跨壁压(管内压 管外压)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多种纤维牵引使没有软骨支持细支气管畅通)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使之平滑肌舒张;副交感神经兴奋使之平滑肌收缩;以及其它共存的递质的调制) –体液因素调节 187。 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因素(前列腺素 F2、组胺、白三烯、内皮素以及等吸入气中 CO2增加反射引起等) 187。 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因素(儿茶酚胺、前列腺素 E2等) • 呼吸功: 呼吸过程中 ,呼吸肌克服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 平静呼吸为 ~m/分钟;运动时可增至 10kgm/分钟;占总耗能的 3%。 二 . 肺容积和肺容量(图示) 潮气量 tidal volume 500ml 补吸气量(吸气储备量) 15002020ml 补呼气量(呼气储备量) 9001200ml 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 10001500ml • 深吸气量 (inspiratory capacity) –潮气量 +补吸气量 • 功能残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补呼气量 +残气量 –其意义:缓冲肺泡内 PO2和 PCO2的过度变化,以利于气体交换。 • 肺活量 ( vital capacity): • 用力肺活量 ( forced vital capacity) • 用力呼气量 (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三者间的区别、正常值及应用意义(图示) • 肺总量 total lung capacity –成人 女: 3500 ml 男: 5000ml 三、肺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 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潮气量 呼吸频率 /分(测定条件及应用单位) – 最大(随意)通气量( 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通气贮量百分比(正常值 93%) –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  呼吸频率 为什么浅而快的呼吸对肺换气不利。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每分平静通气量 = 100% 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 = 或接近正常人 生理无效腔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取决于分压差) –气体扩散速率(单位时间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它受以下因素影响: •分压差;分子量和溶解度(扩散系数);扩散面积和距离;温度等 扩散系数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