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热点专题突破专题六大国史与大国关系内容摘要:
( 1945年 ),协调反法西斯同盟一致行动,如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对日作战等 ( 4)支持、倡导成立联合国( 1945年 ),共同发挥大国主导作用 时间 史实 20世纪 40年 代中后期到 50年代中期 ( 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 2) 1946年 3月,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揭开 “冷战 ”序幕 ( 3)以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为标志,美苏 “冷战 ”开始 (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和华沙条约组织 ( 1955年 )成立,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0世纪 50年代后 期到 90年代初期 ( 1) 50年代后期 ~1991年,美苏争霸 ( 2) 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 “冷战 ”结束 总结 美俄关系可归纳为 “勾结 ”“敌对 ”“联合 ”“冷战 ”“对峙 ”“牵制 ” 线索 3 日本史及中日关系、美日关系 一、日本史 5世纪初 7世纪 大和统一日本 大化改新 1868年 明治维新 1894年 发动甲午战争 19901901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签订 《 辛丑条约 》 1914年 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 1919年 巴黎和会(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华盛顿会议签订《 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 》《 九国条约 》 1936年 广田内阁成立 1941年 12月 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年 9月 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20世纪 70年代初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19211922年 形成 3世纪中叶出现较大的 “大和国 ”,其首领最初称为 “大王 ”,后来改称天皇 进入封建 社会 大化改新:7世纪时,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制国家,史称 “大化改新 ”。 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明治维新: 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政府学习西方,实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史称 “明治维新 ” 疯狂的 侵略 开始 ( 1) 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 马关条约 》 ( 2)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与清政府签订 《 辛丑条约 》 一战时 加入协约国作战;战后参加巴黎和会,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参加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与美国在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矛盾 侵略战争 ( 1) 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 2) 1936年,建立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政权,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 3)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结成轴心国集团 ( 4) 1941年 12月,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5) 1945年 8月 15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后经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线索 4 俄国史及中俄关系、美俄关系 1861年 1907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三国协约形成 1914年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3月 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 苏联成立 1936年 苏联颁布新宪法 1941年 6月 22日 德国进攻苏联 1942年 1月1日 《 联合国家宣言 》 发表 1942年 7月1943年 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53年 赫鲁晓夫改革开始 1955年 华约成立 1985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 开始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一、俄国史 时期 主要事件 /时期 内容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861年农奴 制改革 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俄国与第一次 世界大战 ( 1)俄国参与成立 “三国协约 ”,在东线发动战争 (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3)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的接连失利,激起了人民的不满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十月革命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时期 主要事件 /时期 内容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时期 经济上,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治上, 1922年底,苏联成立 斯大林 时期 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7年,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政治上: 1936年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 大战 ( 1)签署 《 联合国家宣言 》 ,与世界各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一起抗击法西斯集团。第二部分热点专题突破专题六大国史与大国关系
相关推荐
程与教学相互联系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教育界涌现出了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论 (认知主义学) —— 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论。 社会中心论 —— 强调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改造主义中心论 人本主义中心论 (人本主) —— 强调学生自由发展的人本主义课程论 形成 教学理论 的 发展 与 (一 ) 教学理论的形成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德国的教育家拉特克
的进步之处表现在 ① 婚礼的仪式、程序趋于简化 ②摒弃了落后、迷信的内容 ③充分尊重双方父母的意见 ④隐含着自主、平等的婚姻价值观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1888年,总长 2 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 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 对此现象的理解 有误的是
张 燕 作业完成最好 曹桂云 综合成绩最好 贾丽娟 • 新课标培训意义重大,说心里话,报名时真的不以为然。 不过学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真有必要。 • 通过对教育专家的讲解及名师课例的学习,我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抗; 1991年底 , 苏联解体 , 美苏 “ 冷战 ” 结束 ,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其中一极。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命题角度 6 德国史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 ,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保障政策。 如何做。 ——参与式方法 最终成果。 ——项目后评价报告 五、项目后评价阶段的社会评价 25 后评价阶段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社会影响。 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 项目的可持续性。 项目的经验教训。 相关链接 11 XX省农村灌溉项目 —— 后评价阶段的社会评价 26 不同类型项目在后评价阶段进行社会评价的关注点有所差异: 项目目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