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常考重点专题专题二大国史及大国关系内容摘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抗; 1991年底 , 苏联解体 , 美苏 “ 冷战 ” 结束 ,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其中一极。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命题角度 6 德国史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 ,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超越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1885年 , 德国著名工程师卡尔 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 , 试制汽车成功 , 此后 , 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前 , 德国与奥匈帝国 、 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与由英国 、 法国 、 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相对抗。 在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 , 德国与法国展开激战 , 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 , 这次战役被称为 “ 凡尔登绞肉机 ” ; 1918年 11月 , 德国投降 , 一战结束。 思想文化: 1848年 , 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 《 共产党宣言 》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 , 被尊为 “ 乐圣 ” , 代表作有《 英雄交响曲 》 等。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在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通过的 《 凡尔赛和约 》 中对德国的领土 、 军事 、 政治 、 赔款 、 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 德国遭到严重削弱。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33年 , 希特勒上台 , 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 , 称为国家元首。 希特勒一上台 , 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慕尼黑会议: 1938年 9月 , 德 、 意 、 英 、 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 ,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这刺激了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 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 9月 1日 , 德国闪击波兰 , 3日 ,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 , 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被苏军击败; 1943年 , 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击败 ,这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1945年 4月 , 苏军对柏林发起总攻 , 希特勒自杀身亡 , 5月 , 柏林被攻克; 1945年 5月 8日 ,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二战后 , 美 、 英 、 法 、 苏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 美苏 “ 冷战 ” 开始后 , 德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 柏林墙 ” 就是美苏 “ 冷战 ” 的产物。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 , 德国实现统一。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 , 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 , 学习隋唐的政治制度并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 传播唐朝文化。 冲突: 元末明初 , 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 明朝中期 ,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命题线索 2 大国关系 命题角度 1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日关系 侵略: ① 1894年 ,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 清政府战败 ,中日签订了 《 马关条约 》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1900年 , 日 、 英 、 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1年签订了 《 辛丑条约 》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1915年 ,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 “ 二十一条 ”。 ④1931年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 日军不到半年便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 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⑤ 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 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后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 , 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 ⑥ 1945年8月 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建交: 1972年 ,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 日本右翼势力抬头 , 否认侵略历史。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中英关系 侵略: ① 1840年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 1842年 , 清政府战败 , 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 》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1856~1860年 , 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③ 1900年 , 英 、 法 、 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1年签订了 《 辛丑条约 》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 在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 , 英国与法 、 美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 ,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⑤ 在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 , 英 、 法 、 美 、 日等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 《 九国公约 》。 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英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 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 : 1972年 , 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 :经过谈判 , 香港最终于 1997年 7月 1日回归祖国。 中英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中法关系 侵略 : ① 1856~ 1860年 , 法国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② 1900年 , 法 、 英 、 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1年签订了 《 辛丑条约 》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 在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 , 法国与美 、 英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 ,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④ 在1921~ 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 , 法 、 美 、 英 、 日等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 《 九国公约 》。 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法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反法西斯联盟 , 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 : 1964年 , 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中美关系 侵略 : ① 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 , 美国人华尔领导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② 1900年美 、 英 、 法 、 日等国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签订了 《 辛丑条约 》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在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 , 美国与英 、 法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④ 在 1921~ 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 , 美国提出 “ 门户开放 ”“ 机会均等 ” 原则 ,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⑤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 , 美国扶蒋反共 ,帮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美国与中国等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 并于 1945年取得胜利。 对峙 : ① 新中国成立后 , 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 、 包围政策; 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 中国与朝鲜合作共同抗击美国的侵略 , 并于 1953年取得了胜利。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建交 : 1972年 , 尼克松访华 , 中美签署 《 联合公报 》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 既有合作 , 也有矛盾。 中俄 ( 中苏 ) 关系 战争 :在清朝时 ,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 在雅克萨之战中被清军打败 , 与中国签订了 《 尼布楚条约 》 ,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侵略: ①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俄国充当帮凶 , 并在 19世纪 50年代至80年代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② 1900年 , 俄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1年签订了 《 辛丑条约 》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 : ①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英 、 法等国组成三国协约 , 共同对三国同盟作战 , 后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同俄国一起抗击同盟国; ②1921年 , 苏俄共产党人帮助陈独秀等人建立中国共产党; 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苏联与中国等国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 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 , 并于 1945年取得胜利。 现状 :中俄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命题角度 2 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美日关系 冲突与对抗 : ① 19世纪中期 , 美国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 , 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 , 从而引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美国联合其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盟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 并在日本的广岛 、 长崎投下原子弹 , 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 ③ 二战后 , 日本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 美 、 日两国竞争激烈。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合作 : ①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部分常考重点专题专题二大国史及大国关系
相关推荐
( 1945年 ),协调反法西斯同盟一致行动,如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对日作战等 ( 4)支持、倡导成立联合国( 1945年 ),共同发挥大国主导作用 时间 史实 20世纪 40年 代中后期到 50年代中期 ( 1)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 2) 1946年 3月,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揭开 “冷战 ”序幕 ( 3)以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为标志,美苏 “冷战 ”开始
程与教学相互联系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教育界涌现出了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论 (认知主义学) —— 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课程论。 社会中心论 —— 强调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改造主义中心论 人本主义中心论 (人本主) —— 强调学生自由发展的人本主义课程论 形成 教学理论 的 发展 与 (一 ) 教学理论的形成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德国的教育家拉特克
的进步之处表现在 ① 婚礼的仪式、程序趋于简化 ②摒弃了落后、迷信的内容 ③充分尊重双方父母的意见 ④隐含着自主、平等的婚姻价值观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1888年,总长 2 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 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 对此现象的理解 有误的是
保障政策。 如何做。 ——参与式方法 最终成果。 ——项目后评价报告 五、项目后评价阶段的社会评价 25 后评价阶段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社会影响。 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 项目的可持续性。 项目的经验教训。 相关链接 11 XX省农村灌溉项目 —— 后评价阶段的社会评价 26 不同类型项目在后评价阶段进行社会评价的关注点有所差异: 项目目标实现情况。
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 • =1000 ( 17%13%) • =40( 万元 ) •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外汇人民币牌价 (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200 ( 17%- 13%) - 40=48- 40=8( 万元 ) • 当期期末应纳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