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孙中山与中国革命内容摘要:

: “ 连战在北大,就从自由主义 谈起。 他谈蔡元培 ‘ 循思想 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包之意 ’ ;他谈台湾大学 ‘ 争自由、为民主、 保国家 ’ 的校风;他指涉杜威的实用主义, ‘ 以渐进、逐步的、改良 的方式,来面对所有的社会的、国家的问题 ’ ;他提出三民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分岔,又问: ‘ 我们要选择的到底是哪一条路。 ’”“ 他介 绍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可是不忘记说,台湾的成就来自于经济发 展之后开展出来的 ‘ 政治民主化的工作 ’。 ”“ 宋楚瑜 的演讲策略,在 提出两件事:一是厘清 ‘ 台湾意识 ’ 不等于台独;一是,台湾最重要 的成就不在于 ‘ 富 ’ ,而在于 ‘ 均富 ’。 ‘ 蒋经国先生在执政台湾十六年 当中,台湾每一个国民所得从 482美金增长到 5829美金,成长了 11 倍。 但最高的所得的家庭五分之一和最低的五分之一当中的差距 维持在 4~ 5倍以下的水准。 ’” 争论点: : (1)台湾国民党观点:三民主义的本质就是要缔造一个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台湾经济的腾飞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大陆观点:( 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不相冲突;( b)新三民主义不如新民主主义彻底;( c)新三民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d)因此即使是新三民主义也不能救中国。 : (1)孙确实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但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2)孙满脑子都是中央集权,最典型地表现在其在台上时从不着手于 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巩固,公开否定 “ 天赋人权 ” 说,主张“ 革 命民权 ” ,即权力是好人(革命者)向坏人(反革命)争来的, 坏人的权利必须剥夺。 晚年更强调: “ 个人有自由,则团体无自 由。 ” 因此,认为 “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 到了 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 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 牺牲自由。 ” (包括在中华革命党的党章中规定: “ 凡入党各员, 必自问甘愿服从文一人,毫无疑虑而后可。 ” 誓词: “ 一、实行宗 旨;二、慎施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 死。 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 且分首 义党员(起义前)=元勋公民(公民权及执政权);协助党员 (建政前)=有功公民(公民权);普通党员(建政后)=先进 公民(公民权)和反革命(无公民权) (3)孙的民生主义源于美国三流学者(乔治 亨利)的著作。 三 .革命与暴力的问题 争论点: : (1)“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 (毛泽东语) (2)在中国,改良的道路走不通。 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革命具有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