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内容摘要: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都是不能被推翻的,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们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 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 是对特定事物的一种正确认识。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的认识,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人们没有认识或没有完全认识。 我们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承认认识还有待于扩张,实际上也就承认了相对真理。 ② 从认识的深度来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带有近似的性质,不可能穷尽客观事物。 我们既然承认认识尚未穷尽客观事物,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实际上也就是承认了相对真理。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 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三)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 —— 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相符合、相一致的就是真理,反之即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⑴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⑵真理与谬误又是相 互联系的; ⑶真理的发展通过与 谬误的斗争来实现; ⑷真理和谬误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把握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 —— 相信真理总会战胜谬误,敢于坚持真理。 《 The Eyes Of Truth 真 理 的眼睛 》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 ——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首先,从 真理的本性 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 实践的特点 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对认识真理性检验的条件性。 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逻辑证明 即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逻辑证明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 因为①逻辑证明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 ,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 ②只有科学的逻辑证明才是实践检验的间接的、集中化的形式。 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③经过逻辑证明的认识或结论,还需要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哲学的价值 范畴 指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的特性 ⑴客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