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临床研究的基本程序内容摘要:

制定研究计划 临床科研计划是对研究全部过程的分步骤 、 分阶段的细化性描述。 没有良好的计划 , 就不可能得到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研究计划应该是课题的具体深化和展开 , 是具有方向性的学术思想和指导性纲领。 • (一 )制定研究计划的一般原则 1. 使课题具体化 课题是研究过程的起点 , 是第一步的 ,还必须具体化。 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包含的问题的范围和界限 , 把模糊 、不确切的问题变成清晰 、 确切的问题。 2.确定解决课题的方式、途径和方法 3.拟定实施方案 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 研究计划实际上包括基本设想和实施方案两个部分。 基本设想在研究过程中起着纲领性的作用 , 是研究计划的核心;实施方案是对研究的组织安排 , 是基本设想的具体体现。 • 研究计划的核心部分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要尽可能不变或少变;研究方案应该具有相对灵活可变的特点 , 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研究过程的动态性质。 • 研究计划是在研究开始时制定的 , 带有设想的性质。 研究工作开展以后 ,会碰到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 、 新问题 ,要求研究者除了有执行计划的坚定性外 , 还应有执行计划的灵活性 , 可根据实际情况来修订研究计划。 • (二 )研究计划的内容 研究计划是达到研究目的的手段 ,它的内容取决于研究的任务和目的。 一项研究计划通常包含有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 1. 明确的研究目的 临床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认识过程。 研究目的是研究活动的内在动机 , 它决定着调查研究的方向 、 方式和方法。 在确定研究目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界定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细化为特异性目的。 (2)目的应具体。 (3)目的要单一。 • 2. 确定调查单位 、 对象和范围 调查单位和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 临床研究一般不可能调查整个社会人群 , 只能选择特定的调查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在选择调查对象时 , 应注意以下几点。 • (1)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服从于调查目的 ; • (2)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 , 即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积极性并给予合作; • (3)注意不要妨碍研究对象的正常活动 , 不能侵犯人权; • (4)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料,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3. 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调查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途径。 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是以调查目的 、 内容的要求和调查者对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为依据的。 • 4.明确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所谓操作性定义,不是用文字直接去描述概念所表述的特征、性质,而是描述测定这一特征和性质的方法。 以“智力”为例,“智力”的操作性定义,系指单一智力测验的得分。 这个定义描述的是一种智力测定活动,即某种智力测验。 测验的内容包括有关记忆、观察、思考、判断等项目。 • 5.明确调查指标 在研究中用来反映事物性质 、 规模差异的项目称为研究指标。 而具体反映这些差异的不同取值 , 称为变量。 每一操作性定义都是由一个或几个 、 甚至多组的指标所构成。 指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统一口径。 (2)紧扣主题。 (3)指标不宜过多。 (4)尽量选用客观 、 定量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