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医院感染管理内容摘要:

使用率 二联用药构成 三联用药构成 依据药敏选药 1994 79% 31% 10% 14% 1999 69% 39% 8% 43%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 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 流行类型  散发  爆发  三间分布 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  病人  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致病力强,具有耐药性或多重耐药。  健康带菌者  由于病人或医务人员引起  条件致病菌  医院的特殊环境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和栖息的场所,成为细菌的 环境贮源。 在此贮源中细菌通过基因的交换,致使在医院环境和病人中居留较久的细菌,不仅会发展成为多重耐药菌株,而且也增强了其毒力和侵袭性,常常成为医院感染的共同来源或持续长期存在的流行菌株。 (污染场所,长期,繁殖或不繁殖)  带菌染物: 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短期存在,不繁殖。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经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传播: 指患者或带菌者直接传播给其接触者, B组链球菌、林球菌、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等。 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待病原体的物体而感染。 医务人员被污染的手 是最重要的间接接触传播方式。  经空气传播  见于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疱疹病毒等。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雾化吸入器或机械通气而传播扩散。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经水和食物传播  医源性传播  医疗器械和设备: 介入性诊疗操作器械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 血液和血液制品: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等。  药品和药液: 输液制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 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  肿瘤糖尿病等疾病  免疫抑制剂使用  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 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  手术时间或住院时间延长 医院感染的流行类型  散发: 危害受到感染的个体,多有病原携带者及媒介污染物引起  暴发: 多为同源点源爆发或重复同源爆发,流行曲线呈单峰或多峰。 医院感染的地区分布  不同国家之间:  不同级别医院之间:  高级别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 低级别医院  病床 1000张医院高于小医院( 500)  教学医院 非教学医院  不同科室之间: 某三甲医院不同科室 5年院感发生情况 科别 出院病人数 感染人数 感染率 % 内科 37887 1388 外科 18472 513 产科 6332 166 儿科 7759 133 妇科 2066 33 五官科 75910 2252 医院感染的时间分布  周期性:无  季节性: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  长期趋势: 发生率升高,病原体种类变化  寿命延长,各种慢性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