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人性与修养内容摘要:
:吃、喝、玩、乐),促进身心发展。 ( 4)性行为需要: 人类性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A、生儿育女; B、追求快乐; C、表达爱情。 ( 5)欲望 母爱 ——;性爱 ——;情欲 ——; 私欲 ——;物欲 ——;占有欲 ——; 贪欲 ——;七情六欲 ——; 对待欲望的态度及策略: 禁欲 —— 纵欲 —— 节欲 —— 享乐主义态度 : 爱拉斯谟 说,人的情欲高于理性,人生的目的就是感官享乐,毫无顾忌地 寻欢作乐。 《 列子 杨朱 》 说,人生就是 ‚ 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 ‛ ,放荡纵欲,及时行乐。 ‚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 马克思 说: ‚ 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 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 人的两性关系是衡量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人性的社会属性 ( 1)人的需要 马克思提出: 人的自然性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需要 恩格斯提出: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 马克思说: ‚ 劳动力的价值 由两种要素所构成,一种是纯生理的要素,另一种是历史的或社会的要素。 …… 工人阶级为要保持和再生产自己,为要延续自己肉体的生存,就必须获得自己生活和繁殖所绝对必需的生活资料 ……除了这种纯粹生理的要素以外,劳动力的价值还取决于每个国家的传统生活水平。 这种生活水平不仅包括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且包括满足由人们赖以生息教养的那些社会条件所产生的一定需要。 ‛ 恩格斯指出: “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 这样,生存斗争 …… 就变成为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是也为发展资料,为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而斗争” 马斯洛提出 ‚ 需要层次论 ‛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爱:母爱、博爱); D、尊重需要(自尊、他尊); E、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最高需要) ( 2)自由自觉的活动 ——生产劳动 是人的根本特征 A.生产劳动的基本特点; B.制造并使用工具; C.生产劳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 ‚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时候(这一点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 ‚ 任何人类历史的 第一个前提 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 ‚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 “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 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 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 ;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塑造, 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 ( 3)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 A.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 ‚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 B.社会关系的内容(经济、文化、政治等)。 C.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分工、交往、协作、竞争、分配)。 D.人的社会组织性(群体)。 马克思说: “人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象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义的。 ” 马克思说: ‚生命的生产 ——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 ——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 恩格斯说: ‚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群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 ‛ 早期人类及其个体之所以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不是因为人有 牛之利角,虎之锐爪,龟之硬壳,鹿之捷足 ,而是因为人有群体的联合力量。 马克思说: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 ‛ ( 4)文化规范性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标志 A.人是文化动物; B.人是符号动物; C.道德规范与人性需要的关系。 文化 是群体经验的凝结,是群体的共同观念体系,具体表现为: 风俗习惯、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法律制度、伦理规范等。 道德规范 的产生既是人性需要的体现,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既是人们社会生活正常化有序化必需遵守的规则条件,又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指南。 马克思说: ‚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所产生的。 ‛ 3.人性的精神属性 ( 1) 理性 (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与语言; 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 语言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包括: 声音语言、动作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如数学语言、数理逻辑语言以及独特的密码、标记、暗号、点字法等);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抒发感情、表达。第三讲人性与修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三讲传播的结构模式与功能
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施拉姆认为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 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种金属合成的吗 ? 2 你知道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 问题 完成 “ 练习与测评 ” 中的第 2题 . 板书 三 、 青铜时代 2 甲骨文 问题 1 你知道商朝甲骨文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 2 你知道甲
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
的等效替代。 实验步骤: ( 2)固定橡皮筋 ( 3)用两根弹簧秤拉,用铅笔记下绳套结点的位置O和拉力的大小 F F2及 方向 ;作力的图示。 ( 4)用一只弹簧秤拉,将绳套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记下拉力 F的大小、方向 ,作力的图示。 ( 5)以 F F2为邻边,作平行四
第三节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宽、厚分别为: ____ ____ ____cm 2. 测铅笔的长度 ____mm ____ cm 4 .测步长____m 、宽分别为: ____ cm、 ____ cm 特殊测量( 其它特殊测法:替代、累积、滚轮、辅助 ) : ____ mm( 棉线替代 ) 7 .测定一给定形状的(如 S型或 U型等)钢筋长度: ____ mm ( 棉线替代 ) : ____ mm( 累积) ____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