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师的公正内容摘要:

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 否则,就只是自以为的公正的伪“公正”。 对等性与可互换性的另外一个著名的阐释是美国伦理学家罗尔斯( John Rawls, 1921 ) 的“无知之幕”。 罗尔斯说,在确立公正原则时“我们必须以某种方法排除使人们陷入争论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引导人们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以适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因而为达此目的,我假定各方是处在一种无知之幕的背后。 他们不知道各种选择对象将如何影响他们自己的特殊情况,他们不得不仅仅在一般考虑的基础上对原则进行评价。 ”这样,原始的契约状态的改变就可以使有关正义问题上的偶然性得以排除。 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形象是手持天平,双眼被蒙住。 这一形象设计所表达的对公正的客观性的理解与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十分类似。 但是,双方都认可的对等、可以互换或客观性的标准并不能保证这一标准本身是正确或公正的。 比如,合谋抢劫对合谋者而言都是对等而且可以互换的,但不能说明抢劫他人是公正的。 又比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ATamp。 T) 在 1971年曾经受到违反“反歧视法”的指控,被认为对少数民族和妇女雇员在报酬上有歧视现象,并为此付出了高达 1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