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三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内容摘要:

皇帝作号令天下的招牌 , 又有文武人才的辅佐 , 还奖励农耕 ,有充足的军粮于是准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 ( 板书 ) ( 二 ) 官渡之战概况 ( 挂 《 官渡之战 》 图 ) 官渡之战前 ,袁绍的地盘和兵力都超过曹操。 公元200年 , 袁绍率兵 10万抵达黄河 , 企图一举消灭曹操 , 他派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 白马是官渡的前哨 , 形势万分危急。 曹操认为自已仅有三 、 四万兵力 ,不能硬拼。 他采纳谋土许攸的建议 , 佯攻廷津 , 迷惑袁绍。 袁绍中计 , 大军西调 ,准备堵击曹军。 曹操却立即派出轻骑向东 , 急救白马。 白马解围后 , 为集中兵力消灭袁绍主力 , 曹操快定放弃折马 , 退守官渡 , 曹袁两军在官渡对峙。 请一名同学朗读小字 —— 了解官渡战役过程 , 并思考曹操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 偷袭乌巢 )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组织学生计论思考题( 引导学生从战争双方找原因 )。 ( 板书 ) ( 三 ) 影响 官渡之战后 , 曹操又用几年时间肃清袁军残余势力 , 北征乌桓 , 安定东北 ,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 , 到 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 当他胜利班师途经渤海边时 ,写了一首豪情满怀的诗 《 黾虽寿 》 , 请同学朗读摘自 《 黾虽寿 》 的诗句 , 想想他抒发了什么情感。 表现了什么精神。 组织同学评价曹操 ( 引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 军事家和诗人。 他招贤纳士 , 统一北方 ,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符合人民的愿望 , 顺应历史潮流。 他完全不是某些戏剧舞台上塑造的白脸奸雄。 但是 , 曹操并未能乘势统一全国 , 而是由于在赤壁大战中失败 , 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板书 ) 二赤壁之战 ( 板书 ) 孙权在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由于长江在芜湖至南京段 , 基本是自南向北流 , 因此 , 江东就是长江以南 , 人们也就习惯以江东批作孙权的统治区。 南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势力是刘备 , 他没有根据地 , 依附于荆州地方面军势力刘表 , 但他不廿寄人篱下 , 思贤若渴 , 就在 207年他三次去隆中拜访 , 请出了杰出人才诸葛亮。 请一名同学讲 “ 三顾茅庐 ” 的故事 , 并回答诸葛亮向刘备提了什么建议。 ( 学生答后 , 指出 ) 三顾茅庐以后 , 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 在他的帮助下 , 刘备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 板书 ) ( 挂 《 赤壁之战 》 图批图讲解 ) 208年 , 曹操亲率 20万大军南下 , 雄心勃勃要一举统一全国。 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先取荆州。 在曹军到达前刘表已病死 , 次子刘琮继位后便投降了曹操 , 刘备由攀城败退到攀口。 曹操占据江陵 ,收编了荆州水军 , 并从江陵顺江而下。 刘备兵力只有 1万多 , 形势紧急 , 于是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会见孙权 , 提议联合抗曹。 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 ,决定抵抗 , 派周瑜带领了 3万人沿江西进 , 联合刘备在赤壁一带同曹军快战。 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小字 —— 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 , 并思考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组织学生讨论 、 发言后教师归纳:曹军远道而来 , 十分疲劳;北方士兵多 , 不习水战 、 不服水土;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 , 骄傲自满 , 导致他多次中计;南方人对曹操下打破他们相对安定的生活不满 , 拼命抵抗;双方势均力敌 , 南北统一条件并不成熟。 赤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