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内容摘要:

239。 121 )25( aCaaKK 12121 39。 aKaam  膜电位39。 39。 aKmAgA gC L    玻玻璃电极的电极电位pHK 39。 39。  玻 ]l g [39。 39。  HK玻或 4.性能 ( 1) 只对 H+有选择性响应 , 可以测定 [H+] ( 2) 转换系数 或 电极斜率 :溶液中 pH变化一个单位 引起玻璃电极的电位变化 pHS  )25(591 0 CmVpH  ( 3) 线性 与 误差 : φ玻与 pH在一定浓度范围 ( pH 1~ 9) 成线性关系 碱差 或 钠差 : pH 9, pH pH实 → 负误差 ( 电极选择性不好 , 对 Na+也有响应 ) 酸差 : pH 1, pH pH实 → 正误差 续前 ( 4) 不对称电位 : 当 a1=a2(膜内外溶液 pH值一致) 时, Em却不为 0, 称~ 产生原因 : 膜两侧表面性能不一致造成 注: 若 Em存在,必须稳定,才不影响电极的使用 ( 5)膜电位来自离子交换 (无电子交换) ,不受待测溶 液有无氧化还原电对的影响 ( 6) 应用特点 优点 :测量直接方便 , 不破坏溶液 , 适于有色 、 浑浊液体的 pH值的测定 缺点 :玻璃膜薄 , 易损 (二)测量原理与方法 1. 原理 ( ) 玻璃电极 ︱ 待测溶液 ( [H+] x mol/L) ‖饱和甘汞电极 (+) pHKpHKE 0 5 39。 39。 0 5 39。  参玻参 39。 39。 )39。 ( KEKEpH  参( ) 玻璃电极 ︱ 标准缓冲溶液 ‖饱和甘汞电极 (+) 液接电位 1 液接电位 2 续前 2. 方法 —— 两次测量法 ( 将两个电极先后一起插入 pH已知的标液和未知的待测溶液 )  应用两次测定法前提 → 消除 残余液接电位 (两个液接电位之差) • pHx与 pHs应接近 • 待测液与标液测定温度 T应相同 XXX pHKpHKE 39。 39。 39。  参玻参 SSS pHKpHKE 39。 39。 39。  参玻参 )(0 5 SXSX pHpHEE SXSX EEpHpH  玻璃电极定义式 注 : K”随玻璃电极不同 、 使用时间不同及内充物组成不同 而变化 , 使 pHX不确定 , 应采用标准缓冲溶液 ( pHs一定 ) 校准仪器 , 以消除 K’’不确定引起的误差 , 得到准确的 pHX (三)注意事项 1. 玻璃电极的使用范围: pH =1~9 ( 不可在有酸差或碱差的范围内测定 ) 2. 标液 pHs应与待测液 pHx接近: ⊿ pH≤177。 3 3. 标液与待测液测定 T应相同 ( 以温度补偿钮调节 ) 4. 电极浸入溶液需足够的平衡稳定时间 5. 测准 177。 → aH+相对误差 % 6. 间隔中用蒸馏水浸泡 , 以稳定其不对称电位 二、其他离子活度的测量 (一)离子选择电极 (二)性能 ( 三 ) 测量原理与方法 (一)离子选择电极: 对溶液中特定阴阳离子有选择性响应能力的电极 1. 构造: 电极敏感膜 电极管 内参比溶液和内参比电极 2. 工作原理: 电极膜浸入外部溶液时 , 膜内外有 选择响应的离子 , 通过交换和扩散 作用在膜两侧建立电位差 , 达平衡 后即形成稳定的膜电位 iiI S E CnFRTKanFRTK 39。 iiafnFRTKK 39。  注:阳离子 “ +” ; 阴离子 “ ” K → 活度电极常数 K’→ 浓度电极常数 (二)性能 1. 选择性 : 指电极对被测离子和共存干扰离子 响应程度的差异 选择性系数 : 相同电位时提供待测离子与干扰离子 的活度之比 注 : K x,y↓ 小 → 电极对待测离子 X响应能力 ↑ 大 (选择性 ↑ 好 ), 干扰离子 Y的干扰 ↓ 小 例: )l g (3 0   YX nnYY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