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氧化还原oxidation-reductionprocesses内容摘要:

Air Oxidation) 第二节 化学氧化法 操作条件: 温度: 100370℃ 、最佳温度 200340℃ 压力:低压 1535kg/cm2 氧化度 30%以下 中压 4070kg/cm2 氧化度 40%以下, 温度 230250℃ 高压 80120kg/cm2 氧化度 80%以下, 温度 250280℃ VC O DC O DAa i ro ffin)( 空气量: 第二节 化学氧化法 特 点: 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低、氧化速度快、装置小、可回收能量和有用物料等优点。 应 用: 适用浓度高、毒性大的工业有机废水。 如焦化、染料等工业废水。 第二节 化学氧化法 五 、 超临界水氧化 (supercritical water oxition, SCWO) 当水温度和压力升高到临界点 (Tc=℃ ,Pc=)以上时 , 水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流体状态 —— 超临界状态。 在超临界状态下 , 水的物理性质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 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扩散系数和较低的粘度 , 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 第二节 化学氧化法 超临界水氧化法 利用超临界水作为介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超临界水对各种有机物和氧气都是很好的溶剂 , 有机物的氧化在富氧的均一相中进行 , 反应不会因为相间转移而受限制; 较高的温度 (通常为 400~600℃ )使反应速度加快 , 可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对有机物达到很高的破坏效率。 一 、 铁炭内电解法 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 Fe 2e → Fe2+ E0(Fe2+/Fe) = 阴极: 2H++2e →2 [H] → H2 E0 (H+/H2) = ( 有 O2时 )O2+4H++4e → 2H2O E0 (O2 ) = O2+2H2O+4e→ 4OH E0 (O2/OH ) = 第三节 化学还原法 作用机理 (1) 电场作用 废水中的胶体粒子和细小分散的污染物受微电场的作用后便会产生电泳 , 向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 , 并且聚积在电极上 , 形成大颗粒而除去。 第三节 化学还原法 作用机理 (2) 还原作用 阳极:新生态 Fe2+和金属铁具有还原性; 阴极:新生态氢具有强还原性; 氧化还原作用使某些有机物被还原为还原态 ,从而改变其的结构 、 性质及毒性 , 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 第三节 化学还原法 作用机理 (3) 混凝 、 吸附作用 Fe2+在有氧和碱性条件下 : Fe2++2OH → Fe (OH)2 4Fe2++8OH+O2+2H2O → 4Fe (OH)3 具有很强的混凝和吸附作用。 第三节 化学还原法 第三节 化学还原法 二 、 还原法除铬 在酸性条件下 (pH< 4), 将废水中的 Cr6+还原为 Cr3+,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去除。 还原剂: SO FeSO4等。 三 、 还原法除汞 还原剂:铁 、 锌 、 铝等。 Fe +Hg2+ → Fe2+ + Hg↓ 废水中的 有机汞 先氧化为无机汞 , 再进行还原。 第四节 电解法 一 、 电解法 利用直流电对废水进行电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污染物在阳极被氧化 , 在阴极被还原; 与电极反应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 、 电解法分类 按净化作用机理:电解氧化法 、 电解还原法 、 电解凝聚法和电解浮上法; 按作用方式:直接电解法 、 间接电解法。 按照阳极材料的溶解特性:不溶性阳极电解法 、 可溶性阳极电解法。 第四节 电解法 三 、 处理对象 废水中的酚 、 CN、 重金属 、 悬浮物 、 胶体 、色度等。 四 、 特点 一次去除多种污染物。 例 :氰化镀铜废水经过电解处理 , CN在阳极氧化 ,Cu2+在阴极还原沉积。 电解装置紧凑 , 占地面积小 , 易于实现自动化。 电能和阳极材料消耗较大。 第四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