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局域网络lan内容摘要:

10BASEFP:无源光纤规范 ( 2) 10BASEFL规范: 图中 ①、②、③、④为在 FOIRL上更新的部分 光中继器 光中继器 ① 2km 没有数据传输时,发送 1MHz的空闲信号( lowlight),以进行完整性检测。 ② 插座式连接器 , BFOC插头,即目前广泛使用的 ST连接器 ③ DTE链路 ④ 减少了对驱动的要求,对嵌入式光纤 MAU很重要。 即光纤接口的网卡。 ( 3) 10BASEFB规范: 作为一种主干网络技术而提出来的。 在 10BAEFL规范基础上,增加了远端错误信号模式。 即:让链路双方的 MAU指示过长保护、低亮度或同步丢失等。 ( 4) 10BASEFP规范: 用于没有电源或使用电源很危险的地方,没有得到 LAN设备供应商的支持。 光 HUB (1) IEEE std. 88023, 1996: 10Mbps最大传输通路示例: HUB HUB HUB HUB 10BASE5:最大 500米或 10BASE2:最大 185米 10BASET: 最大 100米 10BASET: 最大 100米 混合拓扑结构: 10BASEFL: 最大 500米 10BASEFL: 最大 500米 (2) IEEE std. 88023, 1996: 10Mbps最大传输通路示例: HUB HUB HUB 10BASET: 最大 100米 10BASET: 最大 100米 10BASEFL: 最大 500米 10BASEFL: 最大 500米 10BASEFB: 最大 1000米 六、网桥( Bridge) Repeater:基于物理层的互连设备 Bridge: 基于数据链路层的互连设备 网桥的原理: LLC MAC1 MAC2 PH1 PH2 网段 1 网段 2 / Ether / Token Bus 网桥的作用:  可以隔离冲突域(过滤通信流量)  扩展网络拓扑结构(理论上无限制)  互连不同协议的网段 中继器只能构建单一协议的网络 网桥的种类: FDDI FDDI (1) 按覆盖的范围划分: A. 局部桥: Bridge B. 远程桥(半桥): 半 桥 光 收 发 器 光 收 发 器 半 桥 光纤 多模: 2km 单模: 20km (2) 按转发策略划分 : ( 学习、过滤、转发机制是衡量 一个网桥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 A. 透明桥 : Bridge LA LB LC LA LB LC MAC1 MAC1 MAC1 MAC2 MAC2 MAC2 • “逆向”学习建立散列表。 • 查表转发:若数据的目的 MAC是本网段内,则丢弃; 若数据的目的 MAC不是本网段内,则查表转发; 若数据的目的 MAC不在表中,采用 Flooding法转发; • 表的更新:每隔一定时间更新散列表。 B. 源选径桥 : Bridge L1 L3 • 由发送方指定数据帧的转发路径。 • 发送方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发现帧( Discovery Frame),沿所有可能的路径到达目的站点,并记录所走过的路径,然后返回发送方。 • 发送方根据这些路径信息确定一条 最佳 的路径。 并将路径信息插入到 MAC帧中。 DA SA Path T/L Data FCS 18Byte 1 2 Bridge L2 B1 B2 Path: (L1, B1, L2, B2, L3) Bridge B3 两种网桥的比较 透明桥 源选径桥 连接服务 无 面向连接 透明性 对主机透明 不透明 人工管理 不需要 需要 路径最佳 不一定 最佳 拓扑适应性 好 差 (3) 多口桥:通常被称为交换机( Switch) 模块 FDDI 模块 模块 SWITCH 交换模块 转发方式: 硬件方式(直接转发): 不进行差错检测,直接转发。 软件方式(存储转发): 进行 CRC差错检测,只转发正确的数据帧。 在实际产品中,通常根据网络的负载变化情况,自动确定采用硬件方式还是采用软件方式。 网桥的广播风暴: Bridge Bridge Bridge 广播帧 崩溃 ( 1)引起的原因: • 环形拓扑结构 • 发送广播帧或找不到目的地址的帧 ( 2)解决的办法: • 不构成环形拓扑结构 • 或者采用生成树协议( ) • 或者采用路由器隔离( TTL或 Hop Counter) 网桥与 LAN扩展: Bridge HUB HUB HUB Bridge Bridge 冲突域 冲突域 Switch 理论上可以无限制扩展拓扑结构 七、共享式 100Mbps Ether 两个体系标准 : ( 1995年 6月,两个标准同时被 IEEE批准接受) ( 1) :是由“ FEA”提出来的 • 保留了 10Mbps Ether 的协议: CSMA/CD • 修改 MAC层以适应 /兼容 10Mbps传输速率 • 增强 PH层、 Repeater以支持 UTP5和光纤 ( 2) :是由“ FEA”提出来的 • 定义了新 的 MAC协议,比 CSMA/CD更合理 •优化 PH层、 Repeater功能 •支持 UTP UTP5和光纤 更多的厂家支持 ,目前普遍采用 逻辑链路控制( LLC) 介质存取控制( MAC) PLS RS PMA MDI PCS PMA 自动协商 MDI 更上层 MII AUI 介质 介质 ( 1)增加了 RS协调子层 • 保证 MAC为一个标准实体(即 PH层的改变不影响 MAC层) • 将 MAC的位串行接口映射为半位元组宽度的接口 — 即 MII ( 2)介质无关接口( MII)取代了 AUI • 减少 MAC对 PH层的依赖(与介质相关问题无关) • MII采用 4位接口,信号频率从 100MHz降低到 25MHz • MII在 10Mbps和 100Mbps速率下工作 • 提供 MAC和 PH层之间专用报错和管理信号 • MII的长度。 而 AUI 50m ( 3)双速 MAC功能( 10 / 100Mbps) • 为了兼容 10Mbps以太网,通过自动协商可以自动适应10 / 1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 4)取消 Manchester编码 • 取消 AUI的 Manchester编码,直接采用 NRZ • 对不同介质进行优化: 5UTP、 3UTP、光纤。 ( 5)自动协商 • 自动协商只针对双绞线定义的,自动适应 10 / 100Mbps。 ( 6)定义 I、 II级中继规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