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内容摘要: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提高效率阶段 , 一般用于业务处理。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 节省人力。 第二阶段是及时转换价值阶段 , 主要是利用信息进行生产和经营等管理控制。 通过管理和控制能合理地进行生产调度 , 物料平衡 , 资金流转 ,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 提高利润。 第三阶段为寻找机会阶段 , 这一阶段是通过预测和决策技术 , 对信息加以分析 , 寻求对管理者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如新产品开发 , 新市场开拓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信息系统 系统与控制 1. 系统的定义 系统就是由多个元素有机地 ( 相互有合理的关系 ) 结合在一起 , 并执行特定的功能 ( 设定的 ) 以达到特定的目标的集合体。 也就是说 ,系统就是由各元素和子系统组成;各元素之间是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系统是有目标的;系统和环境有关 , 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有强烈的整体性 , 单元要服从整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 1) 整体性 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不是简单集合在一起 , 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 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 , 追求整体最优 , 而不是每个元素最优。 即 1+12 ( 2)层次性 系统的中的每个元素也还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 通常称其为子系统。 一个子系统中含有众多的模块 , 而这些模块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 , 这些模块还含有子模块 , 其子模块也是一个系统 , 直至模块中的元素。 ( 3)相关性 系统内的各元素是有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 , 这些系统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 从而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 ( 4)目的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 , 该目标就是通过系统的功能达到的 , 因此任何系统都有某种功能 , 而功能是通过组织某些组织 、 机构来实现的。 ( 5)适应性 任何系统都处于环境之中 , 所以系统必须可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2.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的核心是: ( 1)系统的思想 即把研究对象作为整体来考虑,着眼于整体最优运行。 ( 2)数学的方法 是用定量的技术即数学方法研究系统,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运行模型,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再用到原来的系统。 ( 3)计算机的技术。 是求解数学模型的工具 , 在系统的数学模型上进行模拟 , 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3. 系统与控制 由于不同系统(对象)的功能不一,所运行的环境不同,其输入、输出要求也不一,因此对系统的控制要求显然就不同了。 这主要取决于系统(对象)本身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 系统的结构形式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开环系统的一般形式如图 ,开环系统一般要求系统(对象)本身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要好,外界干扰要小。 闭环系统的一般形式如图 ,通常用于稳定性和自适应性一般的,其外界干扰频繁的系统(对象)。 订单或预测 执行 成品 图 1 . 1 简单开环系统 订单或预测 执行 成品 图 1. 2 简单闭环系统 计划 生产 计划 生产 生产情况统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输入 处理 输出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 ( 输入 ) 、 操作和存储 ( 处理 ) 、 传播( 输出 ) 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如图。 反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1. 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 (1) 输入 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是获取和收集原始资料的活动。 ( 2)处理 在信息系统中,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或变换成有用的输出信息。 处理主要包括计算、分类汇总、排序、替换、筛选等,还包括将数据存储起来以供以后使用。 ( 3)输出 在信息系统中,输出是指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的输出形式通常以文档和报告的形式出现。 ( 4)反馈 在信息系统中,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处理的输出。 反馈回来的误差或问题可以用来修正输入数据,或改变某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2. 计算机信息系统 ( 1)计算机硬件设备 是用来进行输入、处理、输出活动的计算机设备。 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扫描仪、各类信息卡阅读机等。 处理设备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存储器等。 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由程序和文档组成。 在计算机信息中,需要有操作系统平台,如: UNIX、 LINUX、 WINDOWS、 WINDOWSNT等。 还需要进行信息管理的应用软件,一般有商品化软件(如:用友、速达 3000等),也可以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定制专用软件。 对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可使用一些软件包,如 EXCEL、 LOTUS12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 3)数据库 收集并抽取出一个应用所还需要的大量数据,科学地组织这些数据并将其存储,并供下一步加工处理和生成有用的信息。 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对于数据库的操作需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如: VFP,Access、 SQLSERVE、 Oracle等。 ( 4)远程通信与网络 远程通信可以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成高效的网络。 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流,使信息达到共享和高效利用。 尤其是 Inter网的出现,使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设备都能连成一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 5)人员 人员中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人员应包括系统分析员、企业领导、业务管理人员、程序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数据录入人员和系统操作员。 ( 6)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转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转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数据备份,备份数据的管理,还有机器的日常维护,信息的安全和保密等。 这些都必须要责任到人,因此必然要有严密的管理制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常用信息系统的类型 1.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 1)统计系统 这是在信息系统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应用。 它将一些数据通过统计学的一些算法模型计算导出一些新的信息。 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大量存储以及现代通讯网络在社会经济统计系统中得以应用。 如统计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均方差指标;人口普查等。 ( 2)数据更新系统 数据更新系统原理是当某一数据发生变化时,在整个系统是实时产生修改。 比较典型的是 SABRE系统,它广泛用于航空订票、旅馆定住等。 ( 3)状态报告系统 状态报告系统是反映系统状态的一种系统。 可以分为生产状态报告、服务状态报告和研究状态报告等系统。 ( 4)记帐系统 记帐系统是将日常工作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汇总,具有多方面的校对系统和查询功能,并能生成各种报表。 如购、销、存;帐务处理系统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2.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用来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日常信息的人员、过程、数据库的设备的有组织的集合。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率,可以支持营销(市场)、生产、财务和其它职能部门的工作,并将这些部门通过一个公用数据库联系在一起。 3.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DSS,。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相关推荐
else 30 /70 { for (k=last1。 K=i1。 k) list[k+1]=list[k]。 list [i1] =x。 ++last。 } } 31 /70 算法 11 插入算法主程序 define MAXLENGTH 100 /* 例 11主程序 */ int list[MAXLENGTH]={5,3,1,10,7,8,1,4}。 int
MR1L ED( 3) 双向晶闸管输出形式,如图所示 内部电路T负载FUC OMR1L EDR2C3. I/O电路的常见问题 当该电流值大于 ,就可能引起PLC输入电路发生误动作。 应在输出回路串联保险丝,避免负载电流过大,会损坏输出元件或电路板 晶体管、双向晶闸管型输出端子漏电流和残余电压的存在 感性负载断电时产生很高的反电势 编程器 编程器是 PLC的重要外围设备。
性接触 —手 —眼 成人包涵体结膜炎 污染的游泳池水 —眼 引起滤泡性结膜炎,症状似沙眼,但无沙眼的后期症状 (三)泌尿生殖道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男性:并发附睾炎、前列腺炎等 女性:并发宫颈炎 .卵巢炎 .盆腔炎等 性 传 播 疾 病 淋菌混合感染 (四) 性病淋巴肉芽肿 人是唯一宿主 性传播疾病 侵犯淋巴组织 男性:腹股沟淋巴结炎和慢性肉芽肿 女性:会阴 —肛门 —直肠狭窄和梗阻
• 允许不同的子网用户之间直接建立一条较短 的 VCC连接,不需要中间的重组和分段 • 使用分布式虚拟路由技术 • 包括 MPOA客户机和 MPOA服务器 MPOA • 结合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 L2/L3集成数据传输技术 • 边缘路由器分配标记, LSR根据标记转发分组 • 只解
1)在设计上,力求结构简单、传动链短、零件数少、调整环节少且简便、联接可靠。 2)尽可能采用独立的结构单元,分离方便,整个单元能迅速更换,有利于提高维修性,保证维修质量。 3)设法提高系统中最低可靠度零件的可靠度。 4)尽量选用可靠度高的标准件。 5)避免采用容易出现疏忽、维护和操作错误的结构。 6)结构布置要能直接检查和修理,如油画指示器位置应便于观察油面;要设置检查孔等。
的结构的依赖关系,通常叫协议栈 (Protocol Stack)。 第 1章 Inter与 TCP/IP协议 TCP/IP协议的四个层次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四层 , 这四层由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和链路层 , 如图12所示。 其中每一层完成不同的通信功能 , 具体各层的功能和各层所包含的协议说明如下。 第 1章 Inter与 TCP/IP协议 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