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亚热带内容摘要:

書」、「 1998年小太陽獎」。 作者風格  劉克襄是臺灣當前「自然寫作」行列中的重要作家,創作歷時最久,文體類型多樣,題材內容豐富多變,文字風格多所轉折,其中又以散文創作質量最為可觀。  其散文寫作主題從 80年代的賞鳥旅行札記,國內外荒野生態知識的傳知,環保問題的挖掘報導,旁涉歷史舊路踏查與自然誌論述; 90年代中期開始則有定點自然觀察與自然教學推廣的相關書寫; 2020年後朝鄉鎮漫遊、山岳探查、知性旅遊與社區營造領域探索;新近則著力於野菜蔬果的人文歷史化書寫及野狗生存空間問題的關注。 作者風格  題材上具有:從荒野、境外到城市,從現代到古早,「自然生態」與「人文思考」兩種要素,縱貫交錯  語言風格方面,而其平淡存真、知性洸漾的個人散文風格則自有特色。 此外,關於劉克襄的詩人浪漫之心與從事自然寫作的知性要求間的平衡問題,筆者發現,他似乎存有以「文類」作為區隔不同風格的取向。 劉克襄散文的特色  自然生態旅行為題材大宗  精密自然觀察與感性人文思考的融合  土地倫理 — 生態意識與人文關懷的交織  敘述架構 — 歷史縱向與區域橫向的交叉建構  西方生態環境思潮重於中國道家自然信念  自然寫作「文類」的互文與多方嘗試  自然與文學之間 — 科學之真與藝術之美的依違 內容大鋼  作者以尋找鳥類觀點,自然主義的文學,細細尋找台灣的風土博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