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化史观在材料题中的运用内容摘要:

分,每点 3分,答出 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020. 2 • 38.( 24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 1860— 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 1911— 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 1914— 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 1928— 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 1949— 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 萧功秦 《 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 • (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 8分) • ( 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 ( 6分) • ( 3)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 4分) • (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 6分) • 38. (共 24分) • ( 1)(共 8分)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 (每答对一点给 2分,满分不超过 4分)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 《 临时约法 》 、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 (每答对一点给 2分,满分不超过 4分) • ( 2)(共 6分) • 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 2分) 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 ( 2分) 外交:受列强控制,国际地位弱,缺乏民族独立发展的条件。 ( 2分) • ( 3)(共 4分)评价:计划经济模式曾经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2分)但因为长期实行,其自身的弊端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