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热身活动内容摘要:

◆ 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 主线 具体线路,将知识点串联 • ● 要准确、明确( 具体 ) • 所谓“ 准确 ”,就是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既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也不能随意降低标准。 • 所谓“ 明确 ”,就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检测 )。 通过 多种 活动, 初步 认识 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时,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 几分之一表示, 会认、读、写 几分之一的分数 …… (轴对称图形) 能从一组图形中 找出 轴对称图形并能用轴对称图形的 基本特征 加以 说明 ,会 设计、制作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能 描述 角的基本 特征 ,能正确的 辨认角,能 说出 角的各部分 名称 ,会用 不同的方法制作 角”(角的初步认识) ◆ 明确的行为目标,要包括下列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 准。 • 行为主体 应该是学习者。 “学生应该 …… ”, 诸如,“ 使学生 …… .”或 “ 教给学生 ……” 都是不妥的。 • 行为动词 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分为含糊的和明确的动词。 ) • 含糊的动词有: 知道、了解、掌握 等等。 • 明确的动词有。 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设计、对比 等等。 情境或条件: 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 如, “ 借助计算器,探索 ……”“ 给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个点,能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 ” “ 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等。 • 表现水平或标准: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 如, “ 至少说出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步骤 ”“ 三分钟内完成 20道百以内的加法计算题, 90%的题都能算对 ” 等等。 ◆ 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 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围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所侧重地确定某一方面的目标。 ●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力求实现( 抓落实 ) ● 过程、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的目标 力求体现( 有侧重、不堆砌 ) 比如:(三年级上册) “ 秒的认识 ” 一课的教学目标: 说出 除了时和分以外 ,时间单位还有秒 ,知道 60秒 =1分 ,能 举出 秒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 观察、体验 的数学活动,初步建立 1秒、 1分等的时间观念。 ,体会珍惜时间 的意义。 关注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每一节课都有多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活动都有其目标,多个教学活动(或环节)的目标就构成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关注每个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研究、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手段使用等) ■ 活动五: 思考、研讨 新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哪些。 ■ 活动过程: ● 独立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写下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