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血气分析内容摘要:

系统 ( H2CO3HCO3) • 特点:人体最大的缓冲对 –细胞内外都起作用 –占全血缓冲能力 53% 、血浆 35% 、 红细胞内 18% H+ +HCO3 ↔ H2CO3 ↔ CO2 +H2O HCO3/H2CO3比值趋于正常 CO2呼出体外 其它缓冲对 • 磷酸氢盐缓冲系统:细胞外液含量少,占全血 3%;主要对肾排 H+过程起较大作用 • 血红蛋白缓冲对 – 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 (HHbO2Hb0) – 还原血红蛋白缓冲对 (HHbHb) – 占全血缓冲能力 35% • 血浆白蛋白缓冲对( HPrPr) – 主要在血液中起缓冲作用,全血缓冲能力 7% – 释放 H+和接受 H+而起缓冲作用 反应迅速、作用不持久 肺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 • 主要是通过改变 CO2的排出量来调节血浆碳酸(挥发酸)浓度,使血浆中 HCO3-与 H2CO3比值接近正常,以保持 pH相对恒定。 • 调节效能大,也迅速数分钟开始, 30分钟即可达到高峰,通过改变肺泡通气来控制血浆 H2CO3浓度的高低。 组织细胞在酸碱平衡的调节 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来实现。 如 H+ - K+ 、 H+ - Na+ 、 Na+ - K+ 、 Cl- - HCO3-。 缓冲作用比细胞外液强, 34小时起效,可引起血 K+ 浓度的改变。 肾在酸碱平衡的调节 • 肾主要是调节固定酸,通过排酸保碱、泌NH4+的作用来维持 HCO3- 浓度,调节 pH值使之相对恒定。 作用发挥慢( 12~24h),但效率高,作用持久,对排出非挥发酸及保留 NaHCO3有重要作用。 常用检测指标 • PH • PaCO2 • 碳酸氢根( HCO3) • 剩余碱( BE) • 阴离子间隙( AG) PH 指体液内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范围: ~ ( ) 静脉血 pH较动脉血低 ~ 反映体液总酸度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 意义:( 1) pH< pH> 碱血症,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的酸碱失衡 ( 2) PH保持正常,但不排除无酸碱失衡 PH与 [H+]的关系: = [H+] 40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概念:是物理溶解于血浆中 CO2分子产生的张力。 • 正常值: 3545mmHg。 平均 40mmHg. • 意义:判断 呼吸性酸碱失衡 的重要指标,反映肺泡通气的效果 PaCO245mmHg,表示通气不足 CO2潴留,原发病是呼酸,继发性是代碱代偿 PaCO235mmHg,表示通气过度,原发呼碱或继发代酸代偿。 碳酸氢根( HCO3) • 实际碳酸氢根( AB) • 标准碳酸氢根( SB) 实际碳酸氢根 (AB) • 是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 PaCO体温、SaO2下从血浆中测得的 HCO3浓度。 • 受 呼吸和代谢 两方面的影响。 如: PaCO2增加, HCO3也稍有增加。 • 正常值: 2227mmol/L,平均 24mmol/L。 标准碳酸氢根( SB) • 概念: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在 38℃ ,PaCO2 为 40mmHg、血氧饱和度 100%(呼吸因素完全正常时)测得血浆 HCO3的含量。 • SB:不受呼吸的影响,是判断 代谢因素 的指标 • 正常值: 2227mmol/L、平均 24mmHg。 AB与 SB • 正常人 AB=S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