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24—1931年,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在华盛顿体内容摘要:

曼:时任德国外长 白里安: 时任法国外长 张伯伦: 时任英国外交大臣 背景: 鲁尔危机后,法国国内和解力量占上风,欧洲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内容: 《 相互保证公约 》 、《 仲裁条约 》 ① 主要讨论什么问题。 图中三个国家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② 《 洛迦诺公约 》 的内容是什么。 概况: 1925年,德法英波意比捷 三、 《 洛迦诺公约 》 的签署 《 相互保证公约 》 保持德国与比利时、法国的边界现状,遵守 《 凡尔赛和约 》 中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区的规定,如有一方发动侵略,英意就立即援助受到侵略的一方。 《 仲裁条约 》 规定它们之间的争端,如不能通过外交方式协调解决,应提交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庭裁决 → 对德国向外扩张是一种遏制,也约束法国不能再制造类似鲁尔危机的事件,同时使英国成为欧洲问题的仲裁者。 → 防止法国再贸然发动鲁尔危机类似事件 你怎么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 洛迦诺公约 》签订,谁成为最大的赢家和输家。 为什么这么说。 洛迦诺公约签定后,欧洲一片欢腾。 白里安(法)说:“和平终于来到了。 ”斯特莱斯曼(德)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背景: 鲁尔危机后,法国国内和解力量占上风,欧洲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内容: 《 相互保证公约 》 、 《 仲裁条约 》 作用: 概况: 1925年,德法英波意比捷 三、 《 洛迦诺公约 》 的签署 ( 1)积极作用: 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稳定 ( 2)消极作用: 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 3)公约实质: 纵容德国向东发展,即“祸水东引” 使法国在欧洲地位削弱,英国成为欧洲大陆仲裁者,而德国成为最大的赢家. 法国:我的安全不能靠英、意的空头保证,我得另外想办法,如和美国缔约就好了。 美国:法国的提议好是好,但是单独和法国缔约会让我卷入纷争。 其他国家:这主意还不错。 背景: ( 1) 《 洛约 》 削法地位。 ( 2)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