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麦冬多糖、褐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P 从表 33 中可见:与模型组比较,用优降糖处理糖尿病小鼠在试验 17d 能够极显著地降低小鼠的血糖浓度;从试验 17d 血糖值的测定,麦冬多糖 200mg/㎏ 对小鼠血糖浓度 也有显著地降低;用麦冬多糖 400mg/kg 处理的糖尿病小鼠在试验 17d 也能够极显著地降低小鼠的血糖浓度; 综上所述:麦冬多糖及优降糖在试验 17d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有显著地降低作用。 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比较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去实验中途死亡的小鼠, 将所测的小鼠体重数据通过整理后, 统计如下表 34。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与模型组比较,从表 34 中可见:在造模后 3d~ 17d 期间,模型组 体重增长为%,优降糖组体重增长为 %,麦冬 200 组体重增长为 %,麦冬 400 组体重增长为 %。 在各个阶段各组别体重变化:优降糖处理高血糖小鼠在试验 7~ 17d 期间小鼠体重变化不明显;在造模后 3d~ 7d、 7~ 11d 内,能显著地增加小鼠的体重, 11d~ 17d期间小鼠体重的变化,麦冬多糖 200mg/㎏ 能明显地抑制小鼠体重的降低;从造模处理后 3~ 7d 、 7d~ 11d,麦冬 400mg/㎏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能够明显地增加,但 11d~17d,此段时间内对小鼠体重增加有一定的减缓趋势;在造模 0~ 3d,各组别小鼠体重都有一定下降。 综合上述,在试验 3d~ 17d,麦冬多糖能够明显的减缓对小鼠体重的降低。 优降糖 有降低小鼠体重的减少的趋势。 绘制折线图,通过对各组别小鼠从建模 0d、 3d、 7d、 11d、 17d多次称量小鼠,然后求平均值, 以小鼠造模的实验进程为为横坐标 ,小鼠的平均值体重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表 34 表 0~ 17d各组别 小鼠体重变化的折线图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从表 34可见,在造模 0~ 3d,各组别小鼠体重均有所下降;在造模 3d~ 试验 7d,各组别小鼠体重又有所增加;在试验 7~ 11d灌胃麦冬多糖组的小鼠体重继续增加,而优降糖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到了试验 11~ 17d, 各组别小鼠体 重又有所降低。 讨论 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由于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与人类 Ⅰ 型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似,故四氧嘧啶是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常用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 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选择性地破坏胰岛 B 细胞 ,使细胞内 DNA 损伤 ,同时激活多聚 ADP 核糖体合成酶的活性 ,从而使辅酶 Ⅰ 含量下降 ,两者共同作用 导致 mRNA 功能受损 ,引起细胞死亡,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形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12]。 随着临床上 Ⅰ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研究 Ⅰ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研究 Ⅰ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 也随之增多。 Ⅰ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 , 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在试验中最常用,最经济。 因此,研究建立较为规范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实验仅对不同注射方式和剂量四氧嘧啶对小鼠糖尿病制备的影响加以研究。 结果表明,分次剂量注射四氧嘧啶比一次剂量注射在造模成功率上更高,而在降低死亡率上仅有一种趋势。 另外,在成功率、死亡率上,雌鼠都高于雄鼠,这可能是不同性别的小鼠对四氧嘧啶的耐受力有关。 此次实验所做的对比分析还算太少,所得到的数据太有限,分次剂量注射在使用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上,还需期待更 进一步的研究。 川麦冬多糖对 四氧嘧啶所致 小鼠糖尿病血糖的影响 麦冬多糖是麦冬块茎的主要提取物 , 具有麦冬的药性 ,有很高的医用价值。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川麦冬多糖与阳性药优降糖一样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说明川麦冬多糖对四 氧嘧啶致糖 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而且也证实麦冬多糖是麦冬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之一。 近年来,关于麦冬多糖对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有很多,王智杰研究的结果为麦冬多糖( 150、 300 mg /kg)能在给药后 12 及 24h 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血糖升高 [13], 而且何陵湘也做过相关实验分析得出, NOD 小鼠口服麦冬多糖 ( 7150、 300 mg /kg ), 12d 能降低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 [7];吴忠忱也通过研究的表明,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麦冬多糖 l00 ~ 200 m g /kg 有明显降糖作用 [14]; 陈卫辉 在 麦冬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的所有中得出结论,即 剂量为 100 和 300mg/kg 的麦冬多糖灌胃对葡萄糖、四氧嘧啶及 肾上腺索引起的小鼠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 ,对正常小鼠的血糖亦有降低作用 [15]。 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表明,麦冬多糖能够降低血糖,这些结论与本实验所得 出的结论一致。 但是笔者在做这实验时,方法有与他们又有很大差异,如在选材上,笔者所用的是川麦冬;在实验的设计上,笔者又选取的是不同剂量上麦冬多糖( 200、 400 mg /kg )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这些都为以后麦冬多糖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价值。 麦冬多糖对胰岛素依赖 —— 四 氧嘧啶所致的小鼠血糖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麦冬多糖具有减轻 四 氧嘧啶对胰岛 B 细胞的损伤程度或对这种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从而降低了血糖水平 ,并且缓解糖尿病小鼠消瘦 ,多饮多食的症状 , 使其逐步好转。 从本实验可以发现, 400mg/kg麦冬多糖组在抑制血糖浓度上比 200mg/kg麦冬多糖组要强,疗效随麦冬多糖含量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推测,增加麦冬多糖的含量在降血糖方面可能疗效会更好一些,尚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本实验在作对比实验上选择的阳性药优降糖 (格列本脲 ),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化学药剂 ,该药片的主要机理是 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 糖原异生作用 ,肝生成和输出 葡萄糖 减少 ,进而达到治疗效果。 临床上这类药物虽然降血糖作用好,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多 , 且对免疫器官无保护作用。 中药毒副作用小 ,稳定性强,但起效一般较慢。 从实验中也可以看出, 400mg/kg麦冬多糖组在造模后 3天的血糖浓度高于优降糖组,但在造模后 14天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优降糖组,说明在治疗糖尿病上中药应成为首选。 本实验直接从川麦冬中提取出麦冬多糖,并未进一步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 , 实验研究到底是多聚糖、 某一单糖或者单萜糖苷哪种多糖所起的药理作用,其降血糖作用机制又如何等 ,也都并未进一步去分析研究,也希望同行共同研究突破。 使这麦冬多糖降血糖新中药能更好更早造福于人类。 对麦冬多糖降血糖机理的实验研究,有助于确定中药麦冬的有效作用部位及作用机理,并对相关的中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有关麦冬多糖降血糖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异常 ,而代谢直接影响着身体的体重大小,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变化可 以反映病情变化的好坏。 临床上,将 糖尿病症状总结为 “ 三多一少 ” ,所谓 “ 三多 ” 是指 “ 多食、多饮、多尿 ” , “ 一少 ” 指“ 体重减少 ”。 所谓 体重减少 ,就是由于患者 胰岛素 分泌 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 葡萄糖 ,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同样,病程时 间越长, 血糖 越高。 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 从本实验中 表 31 可看出 ,在造模 0~ 3d, 四氧嘧啶致使小鼠糖尿病,由于 未给小鼠灌任何药物,再加上腹腔穿刺、断尾测血糖的刺激,因此所有组小鼠体重下降;在 造模 3d~试验 7d,给各组小鼠灌喂药物,腹腔穿刺、断尾测血糖等刺激因素减弱,此段时间各组小鼠体重有一定的增加;在试验 7~ 11d,灌喂麦冬多糖的小鼠在这段时间体重继续增加,而模型组、优 降糖组小鼠由于未灌喂任何药物,故小鼠体重下降;在试验 11~ 17d, 优降糖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继续下降; 麦冬 200mg/Kg 组、麦冬400mg/Kg 组小鼠的体重不在增长,反而下降,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 ,未能及时补上,虽后期补上,但是将前期小鼠食用的精料改换用玉米,营养供应不全面。 ,它对小鼠的体重上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但是否能够持续增加小鼠体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造模 0~ 试验 17d,灌喂麦冬多糖的糖尿病小鼠体重整体趋势上是增加的,但灌 喂麦冬多糖 200mg/Kg 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高于麦冬多 400mg/Kg组的小鼠 ,这说明麦冬 200mg/Kg剂量在减缓糖尿病小鼠体重上优于麦冬 400mg/Kg 剂量。 而 灌喂优降糖、蒸流水的小鼠体重整体趋势上降低,但灌喂优降糖的小鼠 体重降低趋势低于 灌喂蒸流水的 的小鼠,这可能是优降糖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 3d后,给予不同药物灌喂小鼠,在造模 3d~ 试验 17d麦冬多糖能够明显地减缓小鼠体重的降低,优降糖在小鼠体重降低上也有一定的减缓趋势,而模型组明显地反映出糖尿病消瘦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麦冬多糖在治 疗糖尿病小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缓小鼠体重的降低。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体重变化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 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但体重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本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结合前人的探索基础上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对临床应用具有一点的参考意义 .下面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在配制其溶液的时候,由于麦冬多糖是由 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所以 水溶性一般比单糖低,不易溶于水, 可以适当在水浴中 加热一下,多搅拌一会, 就可以完全溶解; ,部分小鼠血液丰富或者缺乏, 为避免 测试纸采到的血液量过多或过少, 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可以在小鼠断尾前用 50℃ 左右热水烫一下小鼠的尾巴,烫完后及时用纱布擦干小鼠尾巴,防止水分稀释血液,造成误差,这种方法可以加速小鼠血液循环,以采到合适的血液; , 抓住 小鼠,使其头、颈和身体呈一直线。 抓小鼠的动作很简单,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抓住小鼠的尾巴,另外三个手指抓住小鼠的颈部即可。 抓好小鼠就可以灌胃了,一般用 1ml的注射器配灌胃针头。 灌胃针头从小鼠的嘴角进入,压住舌头,抵住上颚,轻轻向内推进,进入食管后会有一个刺空感,进入食道后就可以推注药液了 ; ,可以采用将小鼠放在烧杯中用电子天平称量,然后瞬间读数,多次称量求平均值。 结 论 从本试验可以分析出以下结论: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a. 分二次剂量注射 四氧嘧啶比一次剂量注射造模成功率更高, 分二次剂量 注射有 降低小鼠死亡率的趋势; b. 川麦冬多糖对四 氧嘧啶致糖 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而且也证实麦冬多糖是麦冬中降血糖的主要有效成分; ,疗效随麦冬多糖含量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但起效较慢;。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 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首先,我 要衷心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关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这四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从你们身上,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 特别是我的导师 苟兴能老师 ,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 他 的心血和汗水。 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他 还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指导我们。 他 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他 精益求精的 工作作风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 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 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 在此向 苟兴能老师 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 还要 特别感谢我 的实验搭档叶明伟、谭春尾、杨志梅、周玉西、罗敏、吴慧愉,在这。川麦冬多糖、褐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