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麦42不同逆境生长情况研究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反应系统总体积为 3 mL。 其中 4~ 8号管中磷酸缓冲液和酶液的加入量依样品中的酶活性进行调整,如果酶活性强时,可适当减少酶液用量。 试剂全部加入后混匀,将 1号杯置于暗处,其余各杯均于 25 ℃ 、 4000 lx日光灯下反应 20 min,各管受光情况要一致。 温度高时,时间缩短;温度低时,时间延长,然后立即遮光停止反应。 反应中各试剂用量如下表所示 : 130 mmol/LMet( mL) 750 μmol/LNBT( mL) 100 μmol/LEDTA 二钠( mL) 20 μmol/L核黄素( mL) 酶 液(μL) 蒸馏水 (mL) 1 2 3 4 5 6 7 8 0 0 0 5 10 15 20 25 在 560 nm波长下,以 1号杯调零,测定其余各杯反应体系的 光密度。 以 3号杯吸光度的平均值作为还原率的 100%,分别计算不同酶液量抑制 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 以酶液用量为横坐标,以 NBT光化还原的抑制率 (% )为纵坐标绘制二者相关曲线, NBT光化还原被抑制 50%的酶 5 液量为一个酶活单位。 SOD总活性 [U/g]=SCKTEWVA )A( CK  SOD比活性 [U/mg]=蛋白质含量 总活性SOD 过氧化物酶体( POD)的测定 酶液制备 称取新鲜小麦叶片 g,剪碎,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加入适量预冷的磷酸缓冲液冰浴研磨成匀浆。 残渣再用 5mL磷酸缓冲液提取一次,合并两次匀浆液,以 4000 r/min低温离心 15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定容至 25 mL,酶液贮于低温下备用。 酶活力测定 :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 [15] 取 2支试管,于 1支中加入反应混合液 3 mL。 和磷酸缓冲液 1 mL,作为对照,另 1支中加入反应混合液 3 mL,和上述酶液 1 mL。 (如酶活性过高可稀释之 )。 迅速将两支试管中溶液混匀后,倒人比色杯,置于分光光度计样品室内,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 470 nm处测定 光密度 ,每隔 30 s读数一次。 过氧化氢酶( CAT)的测定 酶液制备 称剪碎混匀的小麦叶片 g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加适量磷酸缓冲液及少量石英砂,在冰浴上研磨匀浆,转移至 25 mL容量瓶中,用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 23次 (每次 l2 mL),合并冲洗液于容量瓶中,定容至 25 mL,摇匀。 取提取液 5 mL于离心管中,在 4 ℃ 、 15000 r/min 下离心 15 min,上清液即为酶提取液, 4 ℃下保存备用。 CAT 活性的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5] 取 10 mL 具塞试管,加 2 mL 酶提取液于沸水浴中加热煮致失活,冷却备用。 取 10 mL 试管 4 支, 3 支为测定 (3 个重复 ), 1 支为对照,按下表加入试剂。 1 2 3 4 TrisHCl 酶提取液 蒸馏水 (高温失活) 将上述 4支试管于 25 ℃水浴中预热 3 min 后,逐管加入 mL 100 mmol/L H2O2溶液,每 6 加一管立即在紫外分光光度 计 上测定 A240(蒸馏水调零 ),每隔 30 s 读数一次,共测 4 min,记录4 支试管的测定值。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 取 g小麦幼苗叶片,放入研钵,加 10 mL蒸馏水在冰浴中研成匀浆,再在 4000 r/min离心 10 min,将上清液倒入 10 mL容量瓶,再向残渣中加 4 mL蒸馏水,悬浮, 4000 r/min离心 10 min并合并上清液,定容至刻度。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 [16] 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 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1 2 3 4 5 6 蛋白质标准溶液 /mL 蒸馏水 /mL 考马斯亮蓝试 剂 /mL 蛋白质含量 /μg 0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