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与评价内容摘要:

化 ( “绿色小学”的启示) •没有在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中进行评价 4. 多主体评价的误区 •多主体只是形式上的参与 •学生之间的评价过分注重等级和结论,强调竞赛与评比 •学生未能真正地对他人行为进行反思和思考,进而促进自己的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拓展训练课: 《 编写童话 》 童话故事作品交流会 (没有竞赛) “童话大师” “语言之星” “想象天才” (标准多元) 建立小组评价的规则 (互评的标准) 面带微笑接受同伴的批评 (同伴评价的文化) 平时不爱发言,今天表现很好,可以奖给他“童话大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案例一: 学习、 教学与评价 小学低年级期末评价改革 ——国家级实验区 卡通、游戏、情境试卷( 湖北武昌 ) 多学科整合试卷( 山东青岛市南区 ) 考试改革 开放性考试( 广西玉林实验区 ) 试卷“加油站”错题诊所( 大庆实验区 ) 案例: 对学生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改革的反思 1. 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成为一种形式 2. 日常评价不能反映在学生的期末评价中 3. 日常评价不能与高利害的评价(中考)相结合 4. 中考改革成为制约教育评价改革的瓶颈 教育部成立 3个小组,对中考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项目组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项目组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 在前期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即将出台 《 关于积 极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 指导性文件 中考改革 《 中考指导意见(讨论稿) 》 的指导思想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招生的方式 《 中考指导意见(讨论稿) 》 的主要内容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 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组织保障 对 “综合素质评定”的说明 评什么。 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的确定应以 《 通知 》 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在保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前提下,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 说明 )、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