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解与尊重否定性教育事件的分析与启示内容摘要:
残暴; 关于“责任”: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责任,而不是盯着学生错误和问题不放的责任。 关于“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审慎的限制,防止成为一种残酷的心理暴力。 更要防止从一个人的暴力演化为群体暴力,从一个人的不道德演化为群体不道德。 过程解构:好的希望结出恶的结果 好的希望:一心想学好数学的三毛; 学生错误:采用作弊手段考出六个 100分; 教师发现:办公室内现场出题揭穿三毛; 至此为止,仍然有可能出现好的结果,然而: 教师犯错:让三毛在班级内当着同学的面出丑; 教师大错:让三毛在学校出丑。 恶的结果:三毛出现心理问题,不能上学。 并可能影响其终身(自杀身亡)。 教师:是侦探、警察还是猎狗。 教师不是侦探,学生不是犯罪嫌疑人。 教师用不着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在相当多的时候需要大智若愚,需要聪明地装糊涂; 教师不是警察,学生不是犯人。 教师用不着使用警察的方式,恫吓、威胁、审问、体罚等,教师既没有这样的权力,更不能把自己降低到这样的位置。 教师更不是一条盯着学生错误和问题不放的穷凶极恶的猎狗。 三、苏秀写作文事件的分析 某市某重点高中的语文特级教师自述: 在高一年级新生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 《 校园秋桐 》。 批改时发现一女生苏秀的作文从语言文字、布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属优秀;思考良久,决定第二天讲评时以此作为范文。 请苏秀朗读后在学生的一片惊讶中,宣布为零分,因为作文写成了《 校园秋色 》 ,跑题。 以这一极端的方式告诫学生:高考时文章可以写得差一些,但决不能出现审题偏差导致写作跑题。 语文特级教师退休的那个夜晚 老教师退休的那个夜晚,被苏秀打电话约出去喝茶。 苏秀对语文老师说出了真相: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梧桐,对梧桐完全没有感受,于是就只能写成校园秋色,而不可能写出校园秋桐;我酷爱语文,但从此以后我不喜欢你教的语文,语文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我宁可去学抽象的数学。 老教师深感震动。 结果:苏秀考大学念了数学系 苏秀说:很多年以后,考大学读了数学系,毕业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教数学教得很好,学生很喜欢我。 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如果你为了高考而学数学,你永远也学不好数学。 数学大师邱成桐也说过类似的话。 面向事件,我们看到了什么。 苏秀: 高一年级新生; 努力写好第一篇作文; 充满激情朗诵; 失去了学语文的兴趣; 大学念了数学系; 耿耿于怀,终于找到“报仇”的机会。 教师: 语文特级教师; 发现一篇好作文; 当众宣布为零分; 自我感觉很好地教书; 不知道又伤害了多少学生; 退休时才发现问题。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教师。 具有特级教师的称号,教学很有办法,也很有成效,高考业绩肯定很好; 具有教学的小聪明,会把课堂弄得风声水起,有声有色; 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自我反思的问题意识; 一位有良知的教师,退休的那个夜晚从学生身上获得了教育。 过程解构 :失去了多次发现和弥补的机会 布置高一新生作文 《 校园秋桐 》 ; 苏秀写了一篇好作文,但有点跑题; 教师认为是篇好文章并发现了跑题(可以个别谈话,指出问题,但没有这么考虑); 评讲作文时玩弄聪明,课堂效果很好(但没有注意到苏秀的感受,并作出策略的调整 ); 课后没有及时与苏秀交流和沟通,并倾听苏秀的感受。 长时间地被良好的自我感觉所遮敝,没有发现苏秀学语文的问题,彻底失去优秀学生苏秀。 概念解构:不要被 “ 成见 ” 所遮敝 关于“聪明”。 教师的聪明很重要,但不要玩弄小聪明,聪明会反被聪明误。 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很重要,但不要玩弄技能技巧。 必须认识到,仅有聪明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慎用自己的权力,也要慎用自己的小聪明。 关于“典型”。 教育和教学中我们习惯于运行典型,用学生、用学生行为和学生作品教育启发学生。 我们可以大量运用正面典型,但一定要慎用反面典型,为了多数学生而牺牲学生个体,是不道德的教育行为。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小心呵护和保护,“示差”典型不仅在个体而且在群体中会产生反教育的效果。 关于“功利”。 学生的学习本源之于天性,真实的学习需要内在动力和个体兴趣,当我们把学习简单地、强制性归结为一个外在的、实用的目标,学习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异化。 因此,不要把学习的。教育的理解与尊重否定性教育事件的分析与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