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论纲——释放教育的动能内容摘要:

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化和管理评估 信息化政策为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证和方向指导。 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库开发、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颁布、下发各种通知、文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国家的明确要求,也提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对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是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国家颁布各种管理条令,制定一系列标准,各级政府、各个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才能使中国教育信息化规范化、秩序化,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评估,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应用效果,而不在于硬件或软件配备的性能和档次。 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密切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统筹规划建设,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 教育信息化,不光是教育手段的改变,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离开了教育信息化,谈不上教育现代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  到 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大学信息化建设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和卫星教育系统紧密结合,基本建成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教育软件开发初具规模,形成一批适合网上使用的精品教育软件资源。 抓一批网络的重大应用工程,推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逐步深入,基本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一批依托高校的软件开发基地,形成产业集团;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与应用进一步发展。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信息化人才。  到 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远景目标是: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和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建成与世界信息网络基本同步的先进的教育信息化专业平台和信息化体系;整个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一批高校和重点学科的信息化建设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适应国民信息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需求。 教育信息化具体行动 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 “校校通”工程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 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 202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小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 2020年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 2020年前,所有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  贯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运行)》,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 校校通 ” 工程的目标  用 510年时间,使全国 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具体目标是: 2020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2020年前,争取使全国 90%以上独立建设的中小学都能上网。 不具备条件的少数中小学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其它重要目标 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 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评估检查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实施 1。 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数字教室、数字校园、城域教育网 2。 应用平台建设:教学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资源平台 3。 教育资源建设:管理信息资源、教学资源 4。 师资培训:思想理论、方法、技术、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